姚志勝 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執行會長 太平紳士
特首梁振英日前出席立法會答問大會時提醒,對香港經濟面臨的風險不能掉以輕心,更不能以為經濟繁榮是必然,要馬上掌握機遇,不能蹉跎歲月。目前外圍經濟、金融市場均充滿不明朗因素,而政爭太盛,正是香港經濟民生發展步伐被拖慢的最主要原因。放下爭拗,專注發展經濟民生,是香港重拾優勢、提升競爭力的出路所在。社會各界須支持特首梁振英致力發展經濟民生的施政新調整,摒棄虛耗精力的無謂政爭,尤其要阻止立法會議員「拉布」的做法,共同創新創業,為民辦實事、謀福祉,不要讓香港再蹉跎歲月。
香港是彈丸之地,能够擁有今日繁榮富庶、安居樂業的環境,成為舉世矚目的國際金融中心、「東方之珠」,是幾代港人以「獅子山精神」同舟共濟、艱辛努力打拚的成果。可惜近年來,香港社會被人泛政治化,有關政制發展問題的爭拗一直沒有間斷,耗費了特區政府太多的時間、精力和太多的社會資源,房屋問題、經濟升級轉型,乃至青年人向上流動等問題,都因為受到重重阻力而未能有效解決,深層次矛盾不斷累積,香港的競爭優勢不斷被削弱。去年違法亂港的「佔中」,衝擊法治,動搖投資者信心,更是政爭誤港的典型例子。反思近年香港存在的問題,特別是分析香港的經濟總量和競爭力增長深度與周邊地區相比差距日益明顯,不能不歸咎於香港社會氣氛的高度政治化,可以說,政制之爭「累港久矣」。
發展經濟民生 把握民情民意
經過近兩年的政改爭論,現在應該是時候告一段落,讓港人休養生息,將注意力重新放到經濟民生發展之上。近日,中大和港大的民調亦顯示,六成的受訪者最關注的問題就是民生。政改工作結束後,特首梁振英一再呼籲,全社會放下政爭、專注發展經濟民生,既準確把握民情民意,急民所急,想民所想,亦是希望港人發揚優良傳統,共謀發展,再創輝煌。
再者,香港專注發展經濟民生,更是現實的迫切需要。近日港股大幅波動,希臘經濟危機惡化,歐洲經濟難免受拖累,增加社會對經濟前景的擔憂。今年訪港遊客人數明顯下跌,1月至5月較去年同期訪港過夜遊客的人數下跌3.1%。金融、旅遊是本港兩大支柱產業,雙雙出現負面情況,本港經濟響起警號,面臨的挑戰不容低估。現在發展經濟不應停留在口頭呼籲,而要坐言起行,盡快付諸行動,增強香港抵禦經濟逆轉的實力。經濟持續發展,庫房充實,政府具備更強的能力改善民生,讓市民分享更多發展的成果,為其他發展創造更有利的社會條件。
致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是迫切需要,也是政府和立法會的共同責任。特區政府的政策和公共項目撥款,需經立法會審批,立法會議員既要做好監察施政的工作,更要防止事事政治化,不要拉布阻礙施政。但是,值得留意的是,近年立法會拉布愈演愈烈,導致各項有利經濟民生的建設舉步維艱,內耗不止,浪費大量公帑,更令香港坐失發展機遇,港珠澳大橋、新界東北發展計劃等均因拉布而費時失事、事倍功半。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創新及科技局因拉布,審議3年未能成事。科技發展一日千里,香港浪費了3年的時間,自我削弱競爭優勢。特首梁振英曾指出,社會上過去一段時間,有些政黨採取路線愈趨偏激,非社會之福,部分政黨縱容少數立法會議員拉布,使政府發展經濟民生的工作無法進行,社會付出好大代價。
阻止議員拉布 推動創新發展
時不我與,外部競爭激烈,香港不進則退。在政改方案被否決後,社會上有部分人仍貶低經濟活動和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仍糾纏於政爭,甚至不惜破壞香港的聲譽,忽視經濟受損的社會後果,對此必須提高警惕。現在全球各主要經濟體,莫不以創新和科技作為經濟發展和改善生活的引擎。香港在創新科技領域已明顯落後,成立創科局勢在必行。梁振英日前率領多名司局長官員訪問深圳。深圳的創新科技產業在全國領先,本身並非局長的創新及科技諮詢委員會主席楊偉雄亦有隨行,顯示特區政府與深圳在創新科技方面的合作刻不容緩。立法會應以市民的整體利益為重,阻止議員拉布,積極配合政府施政,支持成立創科局,推動產業升級,攜手應對嚴峻挑戰,讓香港重新出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