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志明 滬港校友聯合會主席 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回歸18年,「一國兩制」在香港成功落實,為世界和平解決主權紛爭提供了可借鏡的典範。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行使全面管治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31條的規定制定了基本法,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並按照「一國兩制」方針,實現了「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有利於保持香港資本主義制度的發展,有利於維護廣大香港市民的利益,兌現了「馬照跑、舞照跳」的承諾,香港回歸以來的卓越成就舉世矚目,獲得本港和國際社會的充分肯定。我們生活在國家迅速發展的大時代,必須作出順應歷史潮流的抉擇,為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夢作出貢獻。
但是,本港以及國際上總有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和勢力,對舊日的制度念念不忘,不願意看到香港成功落實「一國兩制」,更不接受看到中國日益崛起的現實,以「有色眼鏡」看待內地迅速發展取得的驚人成就,更利用香港在「一國兩制」下的獨特地位,掀起沒完沒了的政爭,破壞香港的繁榮穩定,把香港變成顛覆內地的橋頭堡,繼而干擾內地的順利發展。
這些反中亂港的人和勢力,包括一些所謂知名評論員的意見領袖,以及少數立法會反對派議員,經常打着民主自由的旗幟,自視為民主、民意的代表,一再煽動港人爭取「真普選」、「真選擇」,要求落實符合「國際標準」的民主制度,策動一波波的政治爭拗,「逢中必反」,「逢特區政府必反」,千方百計把香港弄得永無寧日。
去年79天無法無天的「佔中」,衝擊法治,癱瘓香港,特區政府沉着應付,和平妥善處理,「佔中」最終因天怒人怨、民心盡失而慘敗;今年,6月18日討論了近兩年的2017年普選特首方案被反對派議員綑綁否決,扼殺了500萬合資格選民普選特首的權利,令香港民主政制發展受到嚴重挫折,市民大失所望。否決政改後,反對派立即叫嚷要「重啟政改」,甚至要修改基本法,落實「真普選」,繼續撕裂香港,市民對無休止的政爭倍感厭倦。今年「七一」遊行,人數暴跌九成,足以證明反對派否決政改、糾纏政爭,不得人心。
後政改時期,中聯辦主任張曉明和特首梁振英都指出,香港應該放下政爭,轉為專注發展經濟、改善民生,這才是香港的出路所在,最符合廣大香港市民的利益。香港要更好更快地發展,加強與內地融合是大勢所趨。目前,內地人民擁有近4億部手機,超過美國的人口,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市場,內地的資訊流通日益發達,人民享有的自由和民主不斷提高;中國的生產力不斷發展,深圳市南山區的人均GDP已超過台灣,很快將超過香港,吸引了不少香港人到那邊生活,現在已有大量台灣同胞在內地發展生活,充分顯示隨着內地越來越開放、文明、進步,兩岸三地的融合越來越密切,創造互利多贏。
今天內地出現欣欣向榮的新氣象,正處於歷史上最好的大時代。國家推出「亞投行」、「一帶一路」戰略,更為香港帶來寶貴的發展良機。我們生活在大時代,必須作出順應歷史的抉擇,為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夢作出貢獻,也為保持香港的繁榮穩定、港人的安居樂業注入新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