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聶曉輝) 啟晴邨食水樣本被驗出含鉛量超標至今,住戶仍需使用當局提供的樽裝水,或走到樓宇外的「街喉」取水。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昨日表示,明白現時的臨時供水系統對居民造成不便,當局計劃在啟晴邨的天台水箱駁喉直接去到每一個樓層,讓居民可在他們所居住的一層取得臨時供水,毋須再到樓下,惟具體工程安排需時約三星期。
方便居民就近取水
房屋署署長應耀康表示,當局繼續向啟晴邨居民派發樽裝水,現時6幢樓宇的地下亦已接駁上街喉,水箱及水車可以撤走。他指出,與承建商商討後,計劃在該6幢樓宇的天台水箱駁一條喉至每一層,並在每層提供一些供水位,以便居民可在居住的樓層取水。
至於啟晴邨滿晴樓出現的退伍軍人病例,應耀康指按照衛生防護中心的一貫做法,在該地方出現案例,再加上環境數據才需要採取行動,另外5幢因無出現案例,毋需抽取樣本。此外,當局昨日已為滿晴樓消毒上面的兩個水箱,及替整幢大廈的公共地方進行消毒。為慎重起見,當局亦會陸續替其餘5幢樓宇消毒上面的水箱。
不排除全邨換喉管
張炳良重申,法律上並不容許喉管的接焊物含有鉛的物質,當局必定正視喉管問題。而為令居民釋除憂慮,當局不排除要全面更換啟晴邨的喉管,但首要是更換住戶單位以外的地方,例如是走廊位的明喉,「凡是我們發現有用含鉛燒焊物的位置,我們會馬上安排將它更換,然後用一個正確的方法重新接駁。」應耀康亦指出,由於全面更換喉管涉及5,000個單位,工程需時可能相當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