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志勝 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執行會長 太平紳士
特區政府提出的政改方案被反對派綑綁否決,中央對港政策會否改變,備受港人關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日前會見香港中華總商會訪京團時發表談話,在政改結束後首次公開強調,中央對香港的方針政策是明確和堅定不移,並提出了「五個始終堅持」:即中央始終堅持「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針;始終堅持按香港基本法辦事;始終堅持依法循序漸進推進香港民主發展;始終堅持維護香港長期繁榮穩定;始終堅持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這「五個始終堅持」明確顯示,中央對港的支持不會改變,港人大可放心,應該對未來更有信心,全力支持特首和特區政府依法施政,利用好機遇,排除干擾,凝神聚力求發展,同舟共濟促和諧。
政改方案被否決後,本港有人擔心,香港社會將會出現更多風風雨雨,要求「重啟政改」的政爭不會平息,打着「本土主義」旗號的極端勢力進一步冒升,政治爭拗不斷,社會撕裂惡化。有人更憂慮,政治爭拗無休無止,不僅會影響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甚至會破壞香港與內地的關係,中央不再如以往一樣全力挺港。張委員長的「五個始終堅持」正正是及時給予港人打下一支「定心針」,意義卻非同尋常,是向港人傳遞明確信息:即使政改未能通過,香港未能在二○一七年普選行政長官,中央對香港的支持都不會改變。
中央對香港的支持不會改變
事實上,中央對港政策「五十年不變」的承諾,是一項長期、穩定的國策,是建基於基本法之上,不會因一時一事之影響而轉變,中央始終堅持「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針。實踐充分證明,「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針,不僅是解決歷史遺留的香港問題的最佳方案,也是香港回歸後保持長期繁榮穩定的最佳制度安排。這一方針在香港特區的實踐,取得了舉世公認的成功。實踐檢驗這一方針是好東西,為什麼要變?
在回歸十八年來,香港幾經風雨,由一九九七年的亞洲金融風暴、二○○三年的沙士襲港、二○○七年漸次爆發的全球金融危機,以至去年大規模的「佔中」行動,對香港的社會、民生、經濟屢屢帶來挑戰,為香港的繁榮穩定構成威脅。幸而,十八年來,中央對港全面支持,不論在政治、經濟、民生各方面的發展,都是香港持續發展的最大靠山,增加了港人信心,如推出自由行政策刺激香港經濟,挽救沙士過後低迷的香港經濟,重現東方之珠的風采。即使此次政改方案遭否決,中央也從未表示從此就不發展香港政制,而是強調仍然按照依法辦事、循序漸進的原則,推進香港民主發展。張委員長提出的「五個始終堅持」,是一個有機整體,彼此相互貫通,再次明確維護香港長期繁榮穩定是中央的一貫堅定立場,為香港「後政改」時期立牌指路,對香港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香港應把握機遇應對挑戰
張委員長還指出,香港與內地都面對發展機遇及嚴峻挑戰,要抓緊機會,利用好機遇,應對及戰勝挑戰。當前是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擁有可以利用的重要戰略機遇,同時也要面對嚴峻的挑戰。抓住機遇,更加可促成經濟、社會和政治發展上一個新的台階,跨入發達國家行列。同樣,香港也面對機遇和挑戰,抓住機遇,香港就能與國家經濟一起騰飛,失去機遇,香港被邊緣化的趨勢將更加嚴重。
放眼全球,由二○○七年漸次爆發的全球金融危機仍未完全過去,希臘債務危機尚未解決,美國加息對世界經濟影響如何仍是未知之數,環球經濟依然隱患處處,香港焉能獨善其身?冀望香港能夠繼續發揮自身優勢,發展經濟、改善民生,避免陷入無休無止的政治爭拗之中。試想想,這些年來的政治爭拗為香港帶來多大的損失?對待內地旅客的野蠻行為,嚇怕多少遊客?間接導致幾多商店損失?議員的拉布行動,一年接一年的重演,創新及科技局已連續三年未能得到立法會通過,而導致開設創科局遙遙無期,香港的創新科技如何得以持續發展?浪費了的三年光陰,又讓香港落後其他地區多少、起步慢了多少呢?這些爭拗,數數指頭,並非一宗半宗,而是愈來愈多、愈演愈烈。是時候,港人需要反思一下,怎樣才是對香港最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