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隨着A股下挫,人民幣匯價有一定壓力。 中新社
永豐金融集團研究部主管 涂國彬
相信沒有人想像到,由6月中開始,A股可以跌這麼多。尤其此前一年半,在改革的主題下,各種政策配合,資金到位,賺錢的經驗令氣氛高漲,投資者沒有理由不樂觀,外界沒有理由懷疑。不過就在僅僅一個星期的空當,當融資收緊的問題,困擾部分過度槓桿的投資者,抵押品價值下跌,造成惡性循環,繼而讓股市跌了又跌,原本根據過去經驗愈跌愈買的人,變成愈買愈跌,套牢再套牢,內地股市術語,是深套了。
愈買愈跌 樂觀變悲觀
在這一個星期,沒有大家想像中的救市言論或政策,雖然在隨後的幾星期,甚至直到現在,仍然不時有救市的措施推出,但似乎投資者已由原本絕對樂觀,愈跌愈買中,一百八十度轉變了。不管早前官方打算保的是指數點位,抑或是危機時的市場流動性,均不再重要,投資者信心失去後,要重建是很考工夫的一回事,期望管理,從來知易行難。
同樣令人想不到的,大概是8月的人民幣貶值。誠然,隨着A股下挫,大家總料到,人民幣匯價有一定壓力,是來自資金外流的傾向,或起碼資金流入的速度減慢同時進行云云。這一點,即使外管局的發言亦沒有否定。官方的說法是,過往出現的過度資金湧入已經得到改善。
然而,無論是是流入的減慢,流出的加快,抑或兩者並存,顯然在時機上,是與A股跌後的市場狀態有密切關係。
對於外界投資者,特別是歐美市場人士,A股下跌的影響未必太大。畢竟,在相對封閉未開放的股市中,外資參與的程度其實不高,較接近的只是在香港間接操作,以港股為工具。當然,A股方面,一定程度的境外投資者參與是存在的,但總的來說,不足以影響大盤到這樣的地步。
匯價變動 涉貿易競爭
可是,人民幣是有戰略上的不同。匯價的變化,涉及不同國家的幣值,以至出入口的便宜或昂貴,資金的大舉流入流出,是可以預期的後果。再進一步而言之,外匯儲備的佈局,不同地方的財金對策,以至國與國之間的貿易戰或貨幣戰,一直是市場上人人關心的事。
君不見,隨着人民幣貶值,港股自然繼續下跌,但更重要的發展,是區間周邊國家的貨幣,不少均有大幅度的下跌。奇怪的是,在人民幣貶值後,美元竟亦下跌。這樣一來,若以人民幣貶值帶來出口刺激的說法,不管原意是否如此,但起碼從效果上,已經足夠抵消了。亞洲地區潛在競爭者貨幣貶值,再加上美國淨輸入中國貨的地方而言,佔比甚多,均有匯價的回落,這樣一來,出口一事,顯然不是重點了。
剩下來的解釋是什麼?這就是大家面對的不明朗因素,是財金政策的戰略改變?抑或改革遇阻力?此之所以,看似不太相關的美股,竟亦有上周五(21日)的跌幅,如此說來,西方投資者的敏感程度,切勿低估。■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