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本欄作者認為,新機制或令人民幣匯率的波動性及不確定性增加,保守的投資者可考慮轉投港元或美元定存,以避免匯率風險。 資料圖片
AMTD尚乘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主席 曾慶璘
中國人行突然推行人民幣匯率中間價新機制,一次過把中間價下調近2%,引發市場恐慌,人民幣兌美元一度下跌近4%。新機制除令環球市場震盪外,更拖累亞洲貨幣進一步走跌。原先市場普遍預料人行只會擴闊人民幣上下浮動區間,因此中央把人民幣匯率大手貶值令市場感到意外,人民幣持續貶值的預期又再升溫。
以往人民幣中間價主要由人行參考美元走勢而設定,因此美元走強帶動人民幣今年走勢堅挺,變相相對其他貨幣,尤其是新興市場貨幣升值。然而,中國經濟持續放緩,7月份工業、消費和固定投資3大增長引擎增速均遜預期,增加了人民幣調整的壓力。
中央推動匯率走向市場化
人行解釋,此次完善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的報價,主要目的是解決過去一段時間中間價與市場匯率持續偏離的問題,新機制將人民幣中間價的主導權由中央轉移至市場,改為由造市商參考上日收市匯率、外匯供求情況及國際貨幣匯率變化,向外匯交易中心提供中間價報價。此舉代表了中央推動匯率進一步走向市場化。
外間對人行的舉措有多方面的解讀,當中包括人民幣貶值是為了挽救中國持續疲弱的出口。據中國海關公佈7月份外貿數據顯示,出口同比下降8.3%,對來季GDP增長有一定影響,因此很難不令人聯想到中國藉匯率貶值而刺激出口,對GDP「保7」起積極的作用。但2%的跌幅對出口影響輕微,在市場預期中央將繼續推動出口的前提下,市場產生了人民幣下跌的預期,加劇人民幣沽壓。
人幣沒有大幅貶值需要
然而,要有效刺激出口增長,恐怕人民幣需要下調10%或以上,但中國又能否承受得起人民幣大幅貶值引發的資本外流,當中可能衍生系統性風險,後果比出口下滑嚴重得多。而且,中國現時積極推動經濟改革及轉型,集中推動內需及減少對出口的依賴,因此刺激出口已不是中央政策的主軸,中國並沒有大幅貶低人民幣的需要。
中央推動匯率市場化的背後主因為推動人民幣國際化,觀乎今年中國積極爭取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可反映一二,因此舉有助提高人民幣的國際地位。由於IMF作出評估時,需考慮人民幣匯率彈性的情況,因此人行完善中間價報價,令人民幣匯率靈活性增強,加大人民幣加入SDR的機會。
在中央推動維穩及人民國際化下,料人民幣進一步大跌的可能性不大,而且人行亦公開表示人民幣不存在持續貶值的基礎,表明了中央維護人民幣堅挺的意圖。是次調整主要將人民幣的貶值壓力一次過釋放,觀乎上周五人民幣兌美元匯價穩定於6.4水平可見,調整短期已完成,市場恐慌情緒逐漸減退。但由於新機制令人民幣匯率的波動性及不確定性增加,投資人民幣定存的吸引力已不如從前,保守的投資者可考慮轉投港元或美元定存,以避免匯率風險。■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