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熱點透視專欄作家 Swaha Pattanaik
股市投資者因利空摜壓而深受其苦。在中國經濟面傳來壞消息,且以製造業為主的新興市場國家貨幣貶值後,他們也只得無奈接受這番慘淡的情景。
據8月21日出爐的採購經理人調查報告顯示,中國製造業萎縮的幅度為逾6年來最大。亞洲股市齊跌,泛歐績優股FTSEurofirst 300指數開盤旋即觸及7個月低點。各類股票分類一度全軍覆沒。英國、法國及德國股市今年初所錄得的漲幅如今已告腰斬。
確實,亞洲新興經濟體增長放緩,不失為出脫特定股票的好理由。中國經濟增長縮減,打壓對原材料的需求,令大宗商品價格承壓。油價將創下近30年來最長的連跌紀錄。這肯定損及能源及礦業類股。亞幣貶值也對西方同業的競爭力構成挑戰,比如汽車行業。
賣壓湧現 原因成疑
比較說不通的是賣壓不分青紅皂白地殺出。STOXX Europe 600指數本月迄今慘跌6.6%,與能源股6.6%及基本資源股9.2%的跌勢相較之下,也好不到哪裡。此外,根據德意志銀行,中國為德國大型企業貢獻9%營收,對獲利的貢獻度更高達15%,然而這仍難以說明亞洲成長疑慮為何導致側重歐美的製藥及醫保類股賣壓湧現。
發達經濟體增長穩健
事實上,發達經濟體的增長仍然相當穩健。據8月21日發佈的調查顯示,歐元區當月企業活動意外加速成長。能源價格下滑,令家庭有更多資金可用於其他商品及服務上。即使挖掘原材料的企業蒙受其害,但卻惠及購買原材料的企業。在跌市中低價搶進市場的贏家將獲利豐厚,但這僅有在迷霧開始煙消雲散的時候才管用。■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