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專欄作家 Clyde Russell
黃金投資者正要努力搞清楚,人民幣貶值和近來的中國股市動盪到底對中國的黃金需求是利好、利空,還是無關緊要。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黃金買家。
分析師可能勾勒出聽起來合情合理的論據,以說明為什麼中國金融市場的動盪對黃金既利好又利空。絕大多數論據的核心是中國消費者對近來的走勢如何做出反應,但這基本上都是分析師的猜測,因為沒有什麼先例可指導對未來行為的判斷。
一個重要問題是,上周人民幣兌美元突貶3%以及中國股市估值的波動是否為影響中國黃金需求的重要因素,還是媒體關注較少的其他因素在暗中發揮作用。
我們先看人民幣貶值。重點似乎是當局暗示上周的貶值是一次性行為,而不是持續走弱的一部分。中國可能也在消除對於爆發全球性貨幣戰爭的擔憂,但僅從字面來看,這意味着黃金的人民幣報價應當一次性上漲6%左右。
有利面在於,6%的漲幅本身並不足以抑制對黃金的需求,尤其是中國市場黃金價格仍較2月初所及年內高位低大約13%的情況下。這就意味着,單純因價格上漲導致需求下降的可能性非常小。那麼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圍繞其它資產類型的不確定性以及貨幣對沖需求實際是否會推升對黃金的需求。
內地不太可能加大購買量
如果事實證明,人民幣貶值確實只是一次性的調整,中國消費者不太可能會覺得有必要加大黃金購買量,來對沖人民幣貶值的影響。從一定程度上講,黃金需求可能會從一定的投資再分配中獲得提振,尤其是在股市動盪之際。
中國股市近期經歷大幅震盪,滬綜指在6月12日觸及年內收盤高位至8月14日期間下滑了23%,但是在監管當局旨在提振市場信心的救市措施拉動下,該指數目前已較7月7日所及近期低位回升13%。投資者是否已對股市建立起足夠的信心尚有待觀察,但是即便資金撤離股市,也並不意味着就一定會流向避險的黃金資產。(摘錄)■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