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豐金融集團研究部主管 涂國彬
不可否認,中國經濟正面臨着下行壓力大的困擾。在股市大跌後,越來越多的目光聚焦在經濟本身。也正是因為中國因素開始在全球範圍內起到越來越重要的影響,大國的一舉一動足以令投資人關注。
暫別高速發展時代,領導人把當前的經濟增速描繪為新常態,我們感受到新的時期開啟,亦從中看到危與機的並存。
回顧近來的經濟數據,可謂疲弱不堪。第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7.0%,持平於前值,並好於預期,引來各界的質疑之聲,這個數據的意義並不僅是數據本身,更多的有政治考量。製造業保持疲弱的態勢,內需和外需乏力,企業融資難而貴,且受到外圍環境的考驗,包括國際商品價格下跌,成本優勢不再等。中國財新PMI數據7月創下2013年7月以來新低。7月PPI降5.4%,創5年來新低,已連續41個月負增長,近期跌幅不斷擴大。
CPI續小升仍存上行壓力
與此同時,與PPI走勢出現明顯分化的CPI則保持小幅上升,受到豬肉價格上漲的影響,且還有上行的壓力,故而料CPI和PPI背馳現象將維持。此外,7月出口下跌8.3%,引發擔憂。隨着股市和樓市泡沫破滅,其對於GDP貢獻難以持續,下半年經濟有破7的風險。
為此,從去年11月開始,央行主動進行多次降息和降準。一是出於刺激股市,更主要是出於實體經濟的客觀需求。降息為歷年來少見的頻率快和幅度大。降準亦體現央行維持寬鬆的貨幣政策環境。而面對不如意的經濟數據,進一步降息降準仍有空間,不過幅度或低於上半年,如此才有望讓實體經濟企穩。
中國對國際影響與日俱增
在擔憂的同時,我們看到了中國的影響力與日俱增,這包括兩方面。舉例,中國股市暴跌,引發全球其他市場巨震。相對的,中國增持黃金,國際金價走高。近期,中國再次迅速佔領頭條,在8月11日完善中間價,導致周內人民幣貶值4.6%。這有利於資本市場改善及改善出口表現,為匯率自由化跨出一大步,有助入SDR,顯示出中國想進一步佔據國際舞台的野心。而8月14日,中國意外地宣佈再次增持黃金,引發關注。兩件事情均體現了中國的是靈活,是更深層的變革。
中國經濟調整尚未結束,甚至可能面臨進一步的下滑。但這並不意味着中國將一直永遠的低迷,畢竟事物均有一個週期,要能真正的改革,並清理產能過剩等問題,需要時間來消化。不過,考慮目前國際形勢亦不樂觀,商品價格低位運行,歐元區存在機制問題長期堪憂等等,我們又不得不多一分擔憂。這就是一個循環,中國不好,影響到世界,而世界發展不樂觀,中國亦難獨善其身。■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