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黃曉明婚禮備受矚目。 中新社
吳小彬
今年十月,藥學家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她是第一位榮膺該獎的中國本土科學家,但是,這條消息正與著名電影演員黃曉明的婚禮「撞車」。當電視、廣播、網絡爭相報道黃的大婚,鋪天蓋地全是後者畫面和聲像的時候,屠呦呦的報道卻冷清得多。
窗外繁華而嘈雜。這是一個物質財富戰勝了精神品質的時代,是一個形式大於內容、口水淹沒思想、表態多過實幹的時代;是一個美貌重於心靈,整容健身已成時尚,而修養和德行卻少有人提及的時代。因此,相貌英俊的黃曉明自然更受人關注,他的豪華婚禮自然蓋過了屠呦呦的得獎。也因此,「顏值」一詞流行網絡,人人琅琅上口,就毫不奇怪了。
上百度一查,顏值,意指人物容貌俊秀或靚麗的數值。顏,容顏;值,指數、分數,此詞用於表示人物相貌優秀的一個等級,男性和女性均可適用。由該詞的走紅,可見網絡驚人的傳播能量。仔細一想,顏值一詞真夠深刻、傳神,其實就是在說一個人的臉,在今天價值幾何。臉部漂亮、美麗,顏值就高,就更受人喜愛,更被人關注,更值錢-人心與時代對於表象層面的東西的推崇及偏愛,莫此為甚。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非但今日如此,古時亦然。《詩經》一開頭,便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古人女性美的觀念躍然紙上。《詩經》也歌頌男性之美,「瑣兮尾兮,流離之子。叔兮伯兮,褎如充耳」,翻譯成白話,就是男子既年輕,又漂亮,比琉璃玉還美;好弟弟呀好哥哥,年輕英俊如瑣玉。幾千年來,女有西施、貂蟬、男有宋玉、潘安,都是家喻戶曉的美人俊男,傾國傾城、風華絕代、沉魚落雁、閉月羞花、風流倜儻、玉樹臨風,都是頌揚美人俊男的詞句。
是啊,美麗天生就是動人的,好看的東西總更招人喜愛,連到街上購物,我們都願意買包裝漂亮的商品。市場經濟的發展,也是現實主義精明計算和「市民理性」深入人心的過程。在交換價值被特別看重的今天,美貌已衍生出可觀的附加價值,一些漂亮的女人尤其懂得和善於利用自身優勢,以便在婚戀市場上博取更多利益。美國學者丹尼爾.哈蒙梅仕從事相關研究許多年,他發現,即便向銀行貸款時,美貌也有作用,「出於某些原因,長得好看的人能借到更多的錢」。更重要的是,先天貌美的人比普通人更容易成功,平均年收入要多出二十五萬美元。誰都知道幸福不能靠錢買,哈蒙梅仕卻說,美色可能會帶來幸福,漂亮女性都將美貌列入未來生活品質的加分項,「眾所周知的事實是,外貌對女性婚姻影響較大,美女大多嫁富豪」。
古今中外,此乃普遍定律。我認識的一個女人,姓楊,高挑、白淨、漂亮,事業單位職員。二十三歲時,嫁給一高幹子弟,生了一個兒子。家境寬裕,樣樣優越,只是那男人性情粗野,經常家暴,楊身上臉上常被打得青紫,實在不堪忍受,楊提出離婚。兩年後,她和我一個陳姓朋友好上了。陳也是離異,在一家雜誌社做編輯,挺拔俊逸,喜讀詩書,周圍人都覺得他倆很合適。楊不僅漂亮,且善理家務,煮得一手好菜。在和楊相處的日子裡,陳感到了很大慰藉。但楊的旨趣,由機關「官本位」生態教化而來,接人待物,最看重的是官職、級別及其升遷。二零零八年底,楊所在單位搞部室副主任競聘上崗,她也報名了。官場角逐,除平時接近領導、積累人緣、工作表現好外,還要看文化水平如何。楊未受高等教育,文化較低,這是她最大弱點。陳理解楊的追求,他為她寫演講辭,準備知識考試,做好一道道答辯題,還給每道題編上號,讓楊熟記。在他的幫助下,楊如願以償當上了副主任。有一段時間,她也挺感激陳的。可很快,她便察覺出自己和陳之間的裂隙。陳在雜誌社雖資歷不淺,年歲不小,但他不願做官,只愛讀書,而不走仕途或仕途無望,在楊眼裡,是一個男人的致命傷,她內心真正嚮往的是那種夫貴妻榮的生活,當上了副主任後,使她更有條件去尋找並般配官階高、或者更富有的男人了。再看陳,不過書生一介,讀書寫作之外再無所長,跟着他,什麼時候才能實現心中夢想?所以,楊不久即向陳提出分手,然後掉頭而去。
朋友的感情挫折,讓我聯想多多。秀麗的女子,容易讓人產生好感,也惹人憐愛,我們總覺得一臉明媚的她們會有良好人品、性情。但是,生活的殘酷性在於,有些漂亮女人往往心地不善,美貌的蛇蠍女人為數不少。
有時又想,一個人長得漂亮,也是一種天才!如果他或她懂得修煉,內心和容貌一樣優秀,那麼他或她完全可以把這種美麗延續到中年、老年,帶着這樣的美,生活於世間,處處讓人看到美麗的存在,這該是多大的福分和功德啊!可惜的是,人要生存,會受環境影響,而流行的價值、世俗的觀念、異化的心靈,是最傷害人性的,也是對美最嚴重的侵蝕。環顧周遭,一些年輕時俊俏的女子,稍稍有點年紀,三十五歲以後就兩眼無光、神情萎靡了,心目中全是利益計算的冰涼。有些女人生完孩子,便一門心思撲在家務上,連自己的丈夫都關注得少了。這樣的女人,美貌消失得極快,中年人的勢利也較早染習。
一句廣為人知的話是,「人應該對自己四十歲以後的臉負責」,說的是文化、修養、思想境界對人相貌的塑造。四十歲以前,人的面貌多緣自天生,來自父母遺傳,四十歲以後,相貌則多由其心態、情懷、靈魂決定了。特別是在男人身上,這體現得尤為明顯。有的男人三十歲以前還算清秀、明朗,可大學畢業以後,便不再讀書,全部心計用於仕途角逐,腦袋裡整天盤算名利,患得患失,雞零狗碎。四十歲以後,他們多一臉庸俗,面色陰鬱,雙目渾濁,笑容也顯僵硬,體態還過早發福。而有些男人,年輕時就很俊秀,由於一直喜愛讀書,心中保持對高尚理想的追求,不隨波逐流,胸中燃燒着信念之火,四十歲以後,他們仍目光清澈,心態陽光,笑容燦爛,身材挺拔。由他們的一言一行,依稀可見他們年輕時的模樣。對理想的執着、對真理的追尋及對美好事物的期待和嚮往,深嵌於他們的心靈和精神中,使他們的青春能夠延續許久,也讓其面容比實際歲數年輕。
「顏值」大熱的現今,須提防華而不實的東西對人精神品質的損害,人們對漂亮外表的過度追捧,往往意味着對品德、修養的忽略與輕蔑。可真正美麗的人和事,是與精神價值聯繫在一起的,是與心靈密切相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