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給印度朋友對症下藥講南海

2016-07-18

劉勁松 中國駐印度大使館臨時代辦

這些天,印度各界挺關注南海仲裁案仲裁結果的出台,主要報刊都放在頭版報道,評論也不少,這裡面有些觀點比較偏頗,包括認為印官方「支持」仲裁庭的裁決,裁決「有約束力」,「中國輸了官司」,中國不接受仲裁即是「挑戰國際法秩序」,擔心中國南海政策影響航行自由,甚至在印度洋等方向產生對印不利的連鎖反應,等等。

出現這些觀點不奇怪,因為印度知識界和新聞界對南海問題很生疏,習慣從本國歷史經驗和地緣戰略角度看問題。印媒涉華報道深受西方影響,有的直接轉引美聯社、路透社的消息。加上近期中印關係中的一些問題,輿論氛圍不是很好。

我為此分別接受了印度四家主流報刊的採訪,坦誠友好地回答記者們的關切,既講大道理也說小故事,既講中國人的立場觀點也盡可能照顧印度人的思維邏輯,用了一些形象的比喻和淺顯的事例。這些記者不一定接受我的觀點,但是聽進去了,他們對這次訪談的報道總體客觀。

印度關心南海局勢

印度記者比較重視我講的這樣一些話:

一是仲裁庭及其裁決沒有法理依據,一開始就越權和濫權了,就像民法不能用來審刑事案件、知識產權法庭不能處理遺產糾紛一樣,印度民眾對此不會「拎勿清」。

二是仲裁庭的法官拿的是菲律賓等國的錢,中印都有俗話叫「有錢能使鬼推磨」,這樣的仲裁庭怎麼可能有公正性?印度電影裡普通老百姓抵制司法惡例的故事多了,贏得了同情甚至讚揚。中國不接受惡性侵權理所應當,這也是維護法治的表現。

三是近日印度官方聲明表達了一些既有主張和關切,凡是主張尊重國際法和《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以及協商談判解決爭端的立場,跟中國政府的立場沒有矛盾。印度朋友還應同樣重視今年4月中俄印外長會聯合公報表達的三國共同立場,特別是「所有相關爭議應由當事國通過談判和協議解決」。

四是如果某國高級外交官真的在訪問印度時無端指責印度的友好鄰邦--中國的南海政策,進而將南海問題與印度洋事務相聯繫,那是對東道國的不禮貌,也很不「外交」,因為這是赤裸裸的挑撥,恰恰也證明了該國炒熱南海問題的真實企圖。

五是中印都是文明古國,兩國的先輩們很早就劈風斬浪經營海洋,中印在《公約》商談過程中有相同相近的立場,因此印度朋友容易理解中國在南海擁有的歷史性權利。各國都應該尊重《公約》之前的歷史和法律實踐,就像不能因為現在普遍使用英語而否認梵語的存在及其現實意義。

六是中國對南海航行自由的重視不亞於任何國家,中國在南沙群島建設的一些設施就是為了維護航行安全,為包括印度在內的世界各國提供「公共產品」。航行自由不該濫用,去年某國公開宣稱,其執行所謂「航行自由行動」挑戰了13個國家的法律,中國和印度都是受害者。

七是印美日「馬拉巴爾」軍事演習是印度和他國之間的事,如果不涉及、不針對中國,中國不會說什麼。但是,如果有人有意將這一軍演指向中國,或者刻意將軍演地點拉往南海爭議海域,中方當然要表達關切,好在印方表示沒有和他國在南海搞聯合巡航的考慮。

中國無懼「邪招」

最後,我打了一個比方,儘管不一定妥帖:熊貓和猴子是鄰居,熊貓辛辛苦苦經營自家門前的、世代相傳的竹林,猴子想霸佔這塊竹林,除了偷偷去砍、去佔,還想出兩個邪招。一是僱了外來的狼為牠看家護「贓」。二是惡人先告狀,通過打官司為自己撐腰打氣。猴子和狼不敢讓這個草台班子的「法庭」直接判決這片竹林歸誰所有,那太露骨也沒勝算。於是收了猴子錢的判官們先判這片竹林的界標是「違建」,再判熊貓種的竹子不是竹子而是雜草,然後是判熊貓對竹林的守護侵犯了盜取者的「猴權」,再然後是熊貓為竹林打藥施肥「破壞了環境」。所有這一切,無非想讓蠶食合法化以便於進一步霸佔。熊貓不會允許猴子、狼和小鬼判官們這麼做的!熊貓不吃肉,但會功夫!

印度朋友會心、開心地笑了,因為聽懂了。在印度做公共外交需要對症下藥,有時還要幫印度記者將複雜的事情簡單化、通俗化,更能吸引讀者眼球。這也算因地制宜吧!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