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選舉棄保策略是多算多勝

2016-07-16

陳振寧、楊云 時事評論員

隨蚇嬼|經驗累積,講求選舉策略已不只是候選人及其團隊的專利。對於某些選民來說,其投票決定除了單純考慮個人喜好外,也會顧及一些策略因素,例如怎樣發揮其手上一票的最大效益,令其支持的政治陣營獲得最多議席,不作浪費,這種盤算可能產生所謂「策略性投票」,又稱「棄保效應」:在一場至少有三名候選人的選舉中,選民放棄將票投予首選,轉投次選,以增加次選的當選機會,避免最不喜歡的那位候選人當選。當然,候選人及其團隊也扮演導向輿論的角色,促成其希望的「棄保效應」出現。

「棄保效應」屢試不爽

一般而言,「策略性投票」或「棄保效應」要奏效,有一些基本條件︰一是選民對各候選人的立場有基本的理解,以及願意預測其他選民如何投票;二是選民的次選跟首選的候選人的背景、理念、政綱等應盡量接近,並跟其最不喜歡的那位候選人有明顯差距,這樣選民才有動機轉投次選;三是次選與首選的候選人的勝算有明顯差距,這樣才值得將選票從低勝算的首選轉移至高勝算的次選身上。

香港近年出現有關「策略性投票」的討論。以最近的一場選舉為例,2016年立法會新界東的補選,就出現了梁天琦與楊岳橋的支持者是否進行策略性投票的爭論。是次選舉中,梁天琦得票約6.7萬票,而楊岳橋得票約16.1萬票。有評論認為楊岳橋險勝,是因為部分有意投給梁天琦的人士採取「策略性投票」,轉而支持楊岳橋。然而,這個說法與一般「策略性投票」的情況有別,值得商榷。如前文所言,策略性投票發生的條件之一,是兩位候選人的性質、路線不應相差太遠。梁天琦與楊岳橋在部分選民眼中其實已不是同一陣營,梁天琦的「自治」政綱,以及曾聲稱抗爭「無底線」,與被指欠缺本土論述的楊岳橋有顯著差異,若認為兩者的支持者之間會出現「策略性投票」,此觀點難免受到挑戰。

另外,策略性投票所引致的「棄保效應」,是理應「棄車保帥」,即放棄勝算較低者,而保住勝算較高者。選舉前,楊岳橋被看高一線,但是隨荓蝷捄a「人氣急升」,輿論出現究竟「棄楊」或「棄梁」的討論。因此,梁天琦這六萬多票,不一定是策略性投票的結果,也可能是激進派的新票源。當然,在選前也有輿論認為這次新東補選的議席只剩約半年時間,實際議席意義不大,一些年輕選民可能並不蚨礡u泛民」是否奪得議席,反而希望藉支持梁天琦以作政治表態。

拿捏不準易「車毀帥亡」

從上文的新東補選例子可見,究竟是「策略性投票」、「新票源」,還是「政治表態」,在沒有足夠資料的情況下,也只能臆測,無從得知真相。「策略性投票」是否成功,視乎能否有效掌握選民取態,否則隨時「棄車保帥」不成,反而「車毀帥亡」。雖然「策略性投票」難以驗證,因為不能進行多一次全體選民誠實投票的選舉,但是研究者也不應舉手投降。他們可以在民調中,問及受訪者會投票給哪位選候人時,供「首選」與「次選」的選項。如果結果顯示,某兩位候選人是選民心目中的「首選」及「次選」,這樣發展策略性投票的成功機會即可大增;反之一些輿論指為同一陣營的候選人,但在選民心目中兩者並非同一類「貨」,並無「次選」,這樣策略性投票成功的機會則很小。

另外,研究者可以向受訪者詢問其對候選人的喜好程度。若然對選民而言,次選的喜好程度跟首選相差甚遠,但又與最不喜歡的候選人接近,如此那位選民最終會否出來投票本身已是一大疑問。當然,研究者也可以按上一次同類型的選舉結果,分析哪些政團已不具勝算,從而估計部分選民在「策略性投票」的考慮方向。

《孫子兵法》有云:「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立法會選舉採用的比例代表制更要求選民對政治形勢有更好的把握,放棄「超強」或「太弱」的候選人,才能善用手上的一票。這並不像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與新界東補選般為單議席單票制,只是放棄「太弱」的候選人。若然要理解策略性投票的情況,更需要較精確的科學民調方法去估計,以免流於「口水戰」。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