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財經論壇 > 正文

財經評述:中資企業境外發債重拾動力

2016-08-12

中銀香港策略員羅羽庭

英國脫歐事件一度為環球金融市場帶來震盪,但市場情緒迅速恢復。各國債券價格急升的主要推動力,並非投資者尋求避險資產,而是打賭各國央行加碼推行量化寬鬆措施。投資者風險胃納上升,追捧高息資產,支持亞洲債券價格上升,投資級別的債券息率跌至前所未有的低位,為區內有需要融資的企業打開了有利的時間窗口,預期未來一段時間中資企業在境外融資的熱潮會持續。

負利率擴散 亞洲債券受追捧

在英國脫歐後,亞洲債券市場僅經歷短暫調整,便迅速復甦。根據摩根大通亞洲信用指數(JACI),投資級別的亞洲美元債券信貸息差(credit spread)在「脫歐」事件後一度擴闊至232點子,但短短一周內已回復至「脫歐」前約218點子的水平,其後更降至逾1年低位。由於美債息率大降,亞洲投資級別美元債的實際孳息率由「脫歐」後的3.7%跌至約3.4%水平,屬JACI指數有記錄以來的低位。當中,中資企業具投資級別的美元債走勢亦見凌厲,變相降低企業的舉債成本。

這反映幾方面的因素: 第一,相對其他地區,中國及亞洲的經濟仍維持較快增長,基本面穩定,而美元跑贏其他主要貨幣,故中國及亞洲企業的美元計價資產受到一定程度的追捧。

第二,在全球低息、負利率債券擴散的大環境下,高息資產成全球資金追逐對象(yield hunting),這可從港股當中,高息股的升勢看到這種趨向;在全球美元債市場當中,亞洲、尤其中資企業債券的息率較高,成為基金停泊的港灣。

第三,「北水」持續「南調」,在滬港通使用額度、基金互認安排中北上基金的銷量等已反映出來,而內地湧港資金在進行離岸資產配置的考量中,往往只投熟悉的名字,中資企業的境外債券自然受惠。

多項因素推動企業境外融資

在債券投資需求旺盛的背景下,估計中資企業會擅用這市況窗口,積極進行境外融資。以下幾種因素會令相關趨勢持續。第一,美債融資成本持續偏低,尤其在環球經濟、金融及地緣政治的不明朗因素包圍下,聯儲局一再延遲加息決定,讓美元計價的債券息率繼續走低,令融資成本仍具吸引力。第二,政策方面,當局規定企業境內發債總金額不能超過該企業資產淨值的40%,部分企業(尤其房地產行業)已觸及此水平,需另覓門路; 而當局最近收緊資本外流亦令企業難以跨境調動資金去償還境外債務。

同時,發改委近月允許21家試點企業,利用境內母公司直接發行外債,並可把外債資金回流結匯,靈活運用,反映政策支持中資企業海外發債。第三,長遠來看,中資企業在「一帶一路」及「走出去」戰略下進行海外併購及擴展,都對境外融資需求旺盛。第四,未來數年將是現有債券到期的高峰期,自明年起每年將有最少500億美元的債券到期,市場將迎來龐大的續期(roll-over)及再融資需要。

香港近水樓台將續受惠

從全年看,雖然下半年趨勢看好,但由於今年第一季度的中資美元債較淡靜,下半年的發行量未必能完全補回,預測中資企業全年美元債發行量大概為去年全年的八成半,即接近1,000億美元左右。

長遠而言,境外市場對中資企業仍是理想的融資平台,香港作為這些企業走出海外發債的首站將會受惠,有利銀行承銷債券的業務及債券基金的銷售,相信各大金融機構都瞄準把握相關業務機會。■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