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子明 全國政協委員 香港青年交流促進聯會創會主席
「青年新政」游蕙禎和梁頌恆辱國「播獨」,香港市民無不義憤填膺,發起聯署群起聲討,譴責游梁宣誓時作出辱國辱族言行,並要求解除二人的職務,已有近30萬人參與聯署。面對群情洶湧,游梁兩人百般狡辯抵賴,拒不承認錯誤及道歉,妄稱什麼「行政機關干預立法會事務」,梁頌恆更再次披上寫有「Hong Kong is Not China」的旗幟出席公開論壇,再作挑釁。
針對辱國事件,前香港歷史博物館總館長丁新豹等發動「一群默默耕耘的歷史文化及教育工作者」,於多份報章刊登聯署聲明,要求游梁二人向全港市民和全球華人道歉,同時促請教育局重新審視年輕人錯謬的歷史觀念,全面於中學恢復「中國歷史」獨立成科,作為必修的國史科。聯署者還要求特區政府建立香港抗戰歷史紀念館,用多元形式開展國族教育,活潑闡釋中國文化傳承的要義,今後舉辦不同論壇,回顧中國抗戰歷史,總結教訓,保存與國族歷史教育相關的寶貴資料等等。
中史缺失難培養愛國心
的確,辱國事件警示中史科不可廢弛。聯署人之一的教評會執委曹啟樂指出,事件反映游梁兩人對中國歷史的無知,事件更反映修讀中國歷史的重要性,當局應將中史科列為初中獨立必修科,以及增加投放資源,支援學界增加歷史教育。另一聯署人風采中學校長何漢權指出,事件反映本港教育制度改革和中史科改革存有問題,當年把中史科切割使青年以為「中國」二字並不重要,未能培養學生的香港心、中國情和世界觀,才會出現候任議員公開侮辱國家及不尊重中國人。
在回歸前,那時香港學生尚且知道中國人的根源、優點,知道中國四大發明,不會忘記祖父母輩做「弱國人」時的悲慘,不會忘記舊中國被列強虎視鷹瞵、豆剖瓜分的危局,更不會忘記日本帝國主義發動的那場罪惡的侵略戰爭強加給包括港人在內的全中國人民的深重苦難。然而,回歸後從2000年起取消了回歸前中國歷史作為必修科的地位,到2009年課程改革大幅削減選修科目後,中史科竟然無人問津,導致新一代因不知歷史而對國家產生誤解甚至抗拒。更嚴重的是,這使「港獨」思潮在青年人中有了市場,一些排斥國家民族的行動和謬論,竟然在青年學生中謬種流傳。
游蕙禎和梁頌恆在宣誓時將「China」讀成侮辱性的「支那」,游蕙禎更將「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讀成粗口「People's Re- fu×king of 支那」。此二人公然以「支那」辱國辱族,不是極度無知,就是步日本軍國主義後塵。稍有歷史常識的人都知道,「支那」是日本軍國主義者對中國的蔑稱。在日語中,「支那」寓意「豬」,極盡侮辱。著名愛國作家郁達夫在《沉淪》中對「支那人」一詞帶給他的侮辱感作了深切的描述:「日本人都叫中國人作『支那人』,這『支那人』三字,在日本,比我們罵人的『賤賊』還更難聽。」
忘記歷史社會難有前途
中華兒女以3,500萬人傷亡(其中死亡2,000多萬人)的代價,贏得抗日戰爭勝利,中華民族始能巍然屹立於當今的世界,從此不再蒙受「支那」污名的羞辱。但游梁卻冒天下之大不韙,以日本軍國主義辱華字眼加粗穢髒話侮辱國家民族,對海內外炎黃子孫作出挑釁,嚴重傷害包括港人在內的全中國人民和海外華人的感情。
從2014年兩名香港大學生配合英下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聽證會「作證」,妄稱英國應該迫使中國「履行」聯合聲明並作出譴責,甚至重啟《南京條約》及《天津條約》云云,到今次曾就讀嶺南大學中文系的游蕙禎和城市大學的梁頌恆辱國辱族,更加說明中史科不可廢弛。
清朝文學家龔自珍說:「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隳人之枋,敗人之綱紀,必先去其史;絕人之才,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著名歷史學家錢穆也說:「忘記歷史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忽視歷史的社會是沒有前途的社會。」可見歷史教育的重要性。辱國事件警示中史科不可廢弛,全面於中學恢復「中國歷史」獨立成科,作為必修的國史科,已經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