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園 > 正文

【黃仲鳴】三及第絕跡了?

2017-02-14
■這些三及第小說,幾已絕跡了。作者提供■這些三及第小說,幾已絕跡了。作者提供

字裡行間

有學生敲我辦公室之門,曰要寫畢業論文,題目擬定為「粵語文學」,聞之頓一愕,此為我向來所關注者,學生察言觀色,笑道:「寫這課題,找指導老師,捨你其誰!」乖乖,於是問何謂「粵語文學」,他說:「根據你以前所說,粵語文學的文體,應包括下列幾種:1.純粵語,2.粵語+白話文,3.粵語+文言,4.粵語+白話文+文言(三及第),5.粵語+外來語, 6.粵語+文言+外來語,7.粵語+白話文+外來語,8.粵語+白話文+外來語+文言。」乖乖,真的有備而來。然而,研究香港的語言變遷歷史,是個相當艱巨的課題。我研究的「粵語文學」,只限於上個世紀初期至六十年代。為何要選擇這個年代?無他,因為這個時期的資料散佚最多,也最難尋,值得細說一番。而這個時期的「粵語文學」,多屬上述第4種,也即是三及第文體;其文既古雅又富地方色彩,值得有心人去研究;但現時幾無人書寫了,三及第小說與雜文幾已絕跡,有之唯當代報章的標題仍見。學生聞言,仍難決定。問三及第始祖是誰?

我說,一九零五年,香港報界有位早夭奇才鄭貫公(1880-1906),在他創辦的《唯一趣報有所謂》(簡稱《有所謂報》),即以三及第文體來鼓吹革命;李家園《香港報業雜談》說:「香港報紙常有粵語夾雜其間,而且後來更有所謂三及第文字(把文言、語體及粵語夾雜一起),以粵語入報刊文字者,均謂以鄭貫公為首。」

但在此之前,即一九零二至零三年間,粵省有位講古佬邵彬儒,將他的「俗講」集而成《俗話傾談》一書,也是以三及第文體撰成;即是鄭貫公非始祖。而魯金說《俗話傾談》是「最先用『三及第』文體寫成的小說」,但亦非始祖。據考證,三及第文體的形成,可追溯至明末的說唱文學《花箋記》;清時招子庸(1789-1846)的《粵謳》,也是三語運用得十分純熟的作品。

卲彬儒、鄭貫公只是後來者。一九二四年香港報人黃言情出版了《老婆奴》;一九二六年,再出《老婆奴續篇》,都是三及第的小說。

其後襯叔、任護花、我是山人、高雄等,大寫三及第,將三及第發揚光大。

這類三及第作品,素來不入所謂「方家」耳目,以致流失不少;也不為一些所謂「正統」文學史家所注意,是所謂邊緣又邊緣的文學。近日拍得二舊書:《倫文敘拜倒石榴裙》上下二冊,《湖廣柳先開》上下冊,俱慘受蟲蛀,幸內文仍倖存;遂出示學生,說:「這是三及第小說,作者魯人不可考,要研究,真的是荊棘重重。」學生翻看,看得眉飛色舞,求借,拒之,再勸道:「研究當代報章的三及第標題吧,不愁沒資料。而且,除舊三及第,還有所謂新三及第,即粵語+白話文+外來語。」學生卒從吾言而去。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