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名家時評】曾俊華向「泛民」拉票適得其反

2017-02-16

紀碩鳴 資深評論員

踏入特首提名期,新一屆特首參選人紛紛出招爭取選委會的提名票。依規定,須得到150個選委提名才能入閘選特首。目前為止的幾名參選人競爭激烈,呼聲較高的是林鄭月娥。其他參選人亦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在選委會中找尋支持者。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眼看在建制內爭取提名票有困難,於是把注意力轉向「泛民」。為爭取「泛民」的支持,曾俊華與民主黨會面,向「泛民」拉票,走出政治觀搖擺不定的一步。

改變政治原則 頓失誠信

作為參選人,尋找不同政治理念的支持者不能說有錯,未來特首需要有廣泛的民意基礎,可以團結不同階層人士,香港需要能凝聚共識的領袖。但為迎合「泛民」的要求,放棄自己原有的政治主張和原則,甚至表示協助「泛民」向中央施壓。拿政治原則作交易,隨時會遭來自社會對政治人物誠信的質疑。

曾俊華是較早公佈政綱的一位參選者。作為前政府主要官員,曾俊華曾經是建制的重要一員。在公佈政綱的記者會上,他提出重啟政改和推動基本法23條立法,言之鑿鑿強調兩者一同起步,表明於2020年完成為23條立法,被追問之下,表示重啟政改將以人大「8·31」決定作基礎。持這樣的政治主張,得不到「泛民」選委提名支持是很自然的。一個政治人物期望得到更多推選人,得到更多選票,希望當選是硬道理。但更重要的是,政治人物應該堅持自己的政治主張來贏得支持,不能為了迎合某些政治勢力而改變主張、放棄原則。

現時選委會中,「泛民」有325席,其政治主張與支持政府的建制派南轅北轍,在不少重大議題上主張更相左。為爭取「泛民」選委的提名支持,曾俊華在電台節目中提出了兩大讓步,包括表明在重啟政改時,不會有前設條件,讓大家討論,「冇前設、廣泛嚙堋腄v,凝聚共識後如實向中央反映,相信中央會精準判斷。對於人大「8·31」決定,曾俊華只是說,這個決定仍是有效兼不可迴避。

政治立場搖擺 民望難保

至於23條立法方面,曾俊華近日改口稱,沒有信心於2020年前完成立法,形容立法過程漫長、複雜,下屆政府或只能完成前期工作,包括物色有公信力的法律人士主理23條立法,然後以白紙草案做諮詢,相信這些前期工作難以在未來3年完成,或要留待下屆立法會、即2020年後才進行具體立法工作。

曾俊華對政改、23條立法主張的反反覆覆,當然迎合了「泛民」的政治口味,卻背離了他原屬建制陣營的主流政治原則。不可否認,曾俊華運用社交媒體與市民交流,民望暫時高於其他參選人。我認為,民望和親民有關,但在香港轉型時期,亦與政治主張有關。

如今,曾俊華作為特首參選人,在涉及香港的重要議題上改變自己的政治主張,向「泛民」拉票,無論是為爭取提名的權宜之計,還是真的是政治立場改變,都將不同程度對自己的政治前景帶來不明朗因素,有負曾經支持他的選民。

曾俊華在重大政治原則問題上翻來覆去,更可能無法得到中央的信任。曾俊華有可能在建制內遭遇提名不足的困境,改為向「泛民」招手,以模糊和搖擺不定的政治主張以獲得提名票。這一招恐怕是適得其反。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