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 中興匯金高級研究員
日前,深交所對*ST新都作出股票終止上市的決定。深交所的決定,意味着*ST新都是繼2016年欣泰電氣、*ST博元被責令退市後,成為2017年「退市第一股」。
回顧A股的退市歷史,自2001年退市制度建立起,兩市總計退市公司僅有90餘家,年均退市率僅為約0.35%,相較於成熟資本市場一般在6%以上的年退市率,實在是非常之低。時至今日,從總體上來說,我國資本市場的退市制度需要不斷完善。
當下的A股市場,一方面,退市率保持着非常低下的水平,另一方面,IPO發行節奏居高不下。自從2016年11月份以來,A股市場基本上持續維持着每周一批次的IPO發行節奏,與IPO頻繁發行的當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A股的退市率並沒有隨着IPO發行節奏的加快而提高。
令市場不解的是,在IPO發行節奏迅猛提升的背景下,A股上市公司家數已經超過3,000家,每年為IPO堰塞湖洩洪的速度大大提升,但A股市場仍舊未能夠擺脫「只進不出」的困局。
事實上,近年來,A股市場產生了一些積極的變化,主要表現為上市公司現金分紅能力有所提升、股市整體股息率提高、維護投資者權益的法律法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完善等方面。
然而,A股市場的退市率並沒有得到提升,一部分長期績差、涉嫌欺詐發行、重大信息披露違法的公司成為A股的「不死鳥」。究其原因,除了A股市場自身為融資服務的定位原因之外,也與地方補貼、上市公司自身財務會計調節等因素不無關係。
對於一個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市場來說,要在長時間內實現股市投融資功能的均衡發展,一方面需要提升上市公司的投資回報能力,另一方面,需要讓退市成為常態化現象。
就當下的A股市場而言,為對其所擁有的3,000多家上市公司進行合理整頓,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於那些該退市的上市公司,應該果斷責令其退市;對於適合併購重組整合的上市公司,不妨在進行有序推動的同時,果斷打破股市剛性兌付的現象,杜絕讓A股的部分上市資源被一些該退市的上市公司長期所佔用。
在打破股市「不死鳥」神話、實現A股市場退市常態化的同時,更為關鍵的是,要從實質上使投資者的索賠效率得以提高,不斷完善民事索賠機制,讓投資者的維權意識得到真正增強。
唯有實現股息率、退市率以及投資者索賠效率的實質性提升,A股市場走向健康可持續發展之路,中國資本市場不斷走向法治化、市場化,才不是一句空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