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園 > 正文

【歷史與空間】比干墓前思其功

2017-06-27
■比干廟是中國第一座墓、廟合一的建築。作者提供■比干廟是中國第一座墓、廟合一的建築。作者提供

張桂輝

仲夏時節,有幸應邀參加「全國百名雜文作家新鄉采風活動」。一天下午,我們集體前往比干廟實地踏訪。在比干墓前,有遊客邊參觀邊議論:「比干生前,除了『死諫』,並無其他功勞,身後卻享盡殊榮......」,聯想到當年孝文帝的一句說辭,引發我對比干之功的沉思。

比干廟,位於河南省衛輝市城北七公里處,是中國第一座墓、廟合一的建築。主體建築有照壁、山門、二門、木枋、碑廊、拜殿、大殿、石坊、墓碑亭等,鱗次櫛比,各具特色,四周朱牆環圍,古柏林立。比干廟廣場周邊,立有多座石頭雕刻。如,「國之珍」,落款為「福建省僑聯青年委員會」;還有「忠良賢孝(者?)」,因底部被泥土掩蓋,看不清是「孝」還是「者」,落款只能看到「聯合國和平......林常德......書」等文字。在比干廟正南方,有比干石雕像、神道、牌坊,整座古廟,佈局考究,環境幽深。

比干(西元前1092年-前1029年),子姓,名干,沫邑(今河南淇縣)人。據《史記.殷本記》載:「殷紂王的叔父比干,為人忠耿正直。他見紂王荒淫失政,暴虐無道,常常直言勸諫,後紂王怒而摘其心。」相傳,比干死後,大風驟起,飛沙走石,捲土將比干屍骨掩埋於此地,因此也叫「天葬墓」。墓前「殷比干莫」石碑,是西元前497年,55歲的孔子從魯國來到衛國時,用劍所刻。在古代,「莫」與「墓」通假。據說,這是孔子留在世上的唯一真跡。

比干之墓,為西周武王所封。北魏太和十八年(西元494年),孝文帝因墓建廟。現廟區佔地面積26.6萬平方米。穿過比干廟正殿,便是比干墓。比干墓呈圓形穹頂,周邊墓道寬約2米,用長條石與鵝卵石鋪就。以墓道為「基準」,墓高三四米,墓周用長方體花崗岩堆砌,中間填滿泥土,表面綠草茵茵。我是一名轉業軍官,懷荋漸鶞漱葑﹛A獨自一人「齊步走」,繞墓道一周,不多不少200步,一步75厘米,推算周長約150米......

比干廟內,建築物、植物等,林林總總,令人目不暇接。我最感興趣的植物,是高大的「開心柏」與矮小的「沒心菜」。比干廟中的柏樹,全都1,000多歲了。 「開心柏」與眾不同的是,從根部到樹梢,都呈開裂狀,主幹中間有一心形「木瘤」,因此而得名。「沒心菜」高約二三十厘米,牌子上的中文介紹說:「廟內獨特植物,相傳為比干七竅玲瓏心所化而成,三葉無心。」因為被鐵柵欄圍住,人們只能站蚙[察、欣賞、聯想。

比干廟,規模宏大,歷史悠久,飛龍雕柱,古樸典雅。有資料表明,在中國古代遺留至今的著名古廟中,比干廟較之孔廟,早了500多年。漫步比干廟,我發現部分用玻璃罩罩住的古磚。據介紹,它們是明孝宗重修比干廟時所鋪設的。這些由周邊各地貢奉的磚頭,表面燒製有產地的簡稱,如「淇」字等。「淇」,是淇縣的簡稱。這樣,一旦出現品質問題,便於追究責任。

比干既是一位偉大的愛國者,也是一位力圖改善朝政的政治家。在「諫臣極則」建築物門口,懸掛茪@副黑底金字的對聯:「犯言直諫丹行炳炳昭太岳,殺身成仁正氣堂堂壯衛川。」比干廟院內碑碣林立,數量多達百餘座。我對其中的「三代孤忠」和「赤膽忠心」兩座「情有獨鍾」。前者四個大字一眼即可看清,落款則難以識別。站在碑前,琢磨了好一陣子,才辨認出「明嘉靖七年歲在戊子冬」等字,其餘文字,無法識別;後者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國務院原副總理張愛萍一九九三年六月所題。

平心而論,孝文帝對比干是崇敬的。他在《弔比干墓文》中寫道:「脫非武發,封墓誰因?嗚呼介士,胡不我臣!」(《金石萃編.孝文帝弔比干文》)意思是說,除了周武王姬發,伐紂滅商,大功告成,誰有條件為你封墓?像你這樣的忠直之士,要是成為我的大臣多好啊!但他又說,比干「雖虛名空傳於千載,詎何勳之可揚」。言外之意是,比干雖然得了一個空傳千年的虛名,可是又有什麼功勞可以宣揚呢?孝文帝這話的本意,或許帶有對比干之死的哀歎與惋惜,卻也流露出對比干功績的「偏見」。古今結合,冷靜思考,我以為,比干生前功不可沒,身後功在千秋。

比干的身前之功主要表現在:輔佐紂王--比干為政,不為個人所圖,只為社稷而謀。紂王當政,比干竭力輔佐,大力推動節牲、節殉、節酗、節慾,以及奴可戍耕的改革。當時,殷商疆域東連大海,西望秦川,南攝九溪,北通沙沱,呈現「諸侯畢服」的局面。民謠曰:「紂王江山,鐵桶一般。」穩定大局--隨荌窷晡滷j盛,紂王非但愈加狂妄自大、剛愎自用,而且愈發腐化墮落、荒淫暴虐。他疏賢臣,親小人,殺忠良,以致許多大臣紛紛棄商奔周,商朝江山搖搖欲墜、危在旦夕。

比干初衷不改、不離不棄,折射出強大的感召力與威懾力,其他諸侯既不敢輕舉妄動,更不敢繼續進犯。以死進諫--紂王因為修建宮殿,花天酒地等,導致民怨沸騰。比干用心良苦--曾經帶茯穭前去太廟祭祀祖宗,講述商湯篳路藍縷,盤庚用茅草蓋房,武丁和奴隸一起砍柴鋤地,祖甲嚴格約束自己,飲酒從不過三杯等歷代先王艱難創業的故事。後又連續三天進宮,批評紂王之錯,以致被剖心而死。

隨荇犮的推移和經濟社會的發展,比干身後之功,非但已日益凸顯,而且可萬載永續。歸納起來,至少有三大方面:

其一,社會的。古往今來,中華民族、炎黃子孫,最看重的是忠和孝。綿延千年的比干忠孝精神,既可供世人共用,又能無國界弘揚;

其二,文化的。比干忠貞的「愛國主義」信念,不僅是比干文化的核心,而且是中原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還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對中華民族的價值觀念、行為方式等,都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其三,經濟的。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比干廟,為當地開發特色旅遊、發展旅遊事業,提供了良好的獨特條件。近年來,新鄉、衛輝圍繞比干祭典,注重品牌效應,描繪城市名片,茪O打造經濟強市,制定出比干廟中遠景發展規劃,依託「比干故里」的資源優勢,推動中原經濟區迅速崛起......

在古代中國,忠君與愛國愛民是相通的。比干為了國家和人民,不圖個人功名利祿,不與紂王同流合污,堅持真理,以身殉國。這種博大的「愛國」情懷和純粹的「正義」氣節,與當今宣導的愛國家、愛人民,敢於擔當,樂於奉獻的理念是高度契合的。從某種角度講,這也是比干的身後之功。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