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振輝 香港資深出版人
老爺/家公(家翁/公公):又多了一個「賠本貨」!
奶奶/家婆/家姑(婆婆):培育也不止,據說出嫁那時還須送上大床作補貼哩!
仔(子):你們沒聽過人家說,「生一個兒子就少一個兒子,生一個女兒就多一個兒子」嗎?
家嫂/新抱(媳婦):公公、婆婆,今時不同往日,看看現時女性當醫生多的是啊!
醫生:是呀,好像我們醫學系般,聽說現時男女比例都差不多,真是不知道男生們在搞什麼?
姑娘(護士):香港都已經有第一個女特首啦,大家還很期待她會像「女媧補天」般去解決社會撕裂問題哩!
舊中國的社會,「生女」(生女兒)一般被視為一門虧本生意,而「蝕本貨」(賠本貨/虧本貨)便順理成章的成為「女兒」的代詞。究其原因,廣東人有以下的話語:
嫁出去嘅女,潑出去嘅水。
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嫁着隻馬騮隨山走。
舊時女子出嫁後就像潑出去的水一樣,意味着女子出嫁後不再是娘家的人且得全心向着夫家。「女生外向」就成了不成文的規定,父母休想嫁出去的女兒會帶點好處回娘家。再說,如聘禮不到位,那所投入的培育成本(生活所需、教育開支等使費)無疑是付諸流水。
還不止,根據婚嫁習俗,出嫁時要給女兒嫁妝。至於嫁妝的分量,廣東人有以下一句:
嫁女隨時福。
意思是如當時家庭環境好,女兒出嫁時便有福了。換句話說,嫁妝是隨當時的家境來定其豐儉。除此因素,有時還會:
貼埋大床
「大床」(夫婦睡的床)本由男家準備,若然女家自願送上,即「倒貼」,新娘子的條件(年齡、體形與相貌)去到那個水平可想而知了。
勿以為女兒嫁出就一了百了,她們大多會從娘家離去時大包小包的帶走,無怪廣東人說:
十個女九個賊。
客家人/台灣人也會叫嫁了出去的女兒做:
女兒賊
不說不知,很多時母親才是促成女兒做賊的元兇--愛女心切,生怕其在夫家的待遇不夠好。
上述對「生女」百般貶抑,但實情可能有以下的好處:
生個仔就少個仔,生個女就多個仔。
兒子娶妻後,多依從妻子,即事事以女家為依歸,漸漸地與父母產生疏離,這不是白白少了個兒子嗎?所以有人說:
娶咗老婆個仔就係人哋嘅。
【結了婚兒子就是人家的。】
未娶母的子,娶了某的子。(台諺)
【未娶老婆個仔就係個阿媽嘅,
娶咗老婆個仔就係個老婆嘅。】
女婿在愛屋及烏的情況下對其娘家照顧有加,這不是白白多了個兒子嗎?無怪廣東人叫女婿做:
半邊仔(半子)
話說回來,香港女性的地位近年已產生了顛覆性的改變,同工同酬不在話下,好些大機構或政府部門,以及大學一些過往以男性為主導的學系,如醫學、法律、建築、測量等的男女比例已呈均等局面,部分還出現女多男少的趨勢,所以用以下來形容現今女性實不為過:
婦女能頂半邊天。
【英譯參考:Women hold up half the sky.】
然而,這未必是男女趨向平等的後果,而是近年男性普遍「不爭氣」,在此消彼長下便給那些默默耕耘的女性迎頭趕上了。
在下屆特首揭盅前幾天的一個公開場合上,某城中富豪在回應記者的提問時引用了「女媧補天」一詞,惹起外界猜測他是否認定香港將產生歷來第一個女特首,且其上場就有能力修補香港社會目前出現的撕裂情況。無論如何,選舉結果塵埃落定,社會上普遍期待林鄭月娥這個於 2017年7月1日回歸祖國20周年上任的新女特首一如傳說中上古時代的女媧有修補「裂縫」的能力,從而將香港重納正軌。
就香港而言,新特首的上場象徵了女性已在「半邊天」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且看這個新特首會否為香港帶來一片新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蝕」,文讀「食」,例:腐蝕、浸蝕、日全蝕(亦作全蝕/全食)、月蝕;白讀「sit6」,例:蝕本、蝕本貨、虧蝕、磨蝕、蝕入肉(虧得很深)、偷雞唔到蝕揸米(偷雞不着蝕把米)。
2.「不特只」,亦作「不特止」,粵方言用詞,由「不特」和「不只/不止」組成。
【專欄簡體版】https://leoleung2016.wordpres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