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翼民
初秋的夜晚,在福鼎城的母親河--桐江邊散步是件很愜意的事。
處暑節令,雖交秋而暑氣未盡,但桐江畔已然涼風習習了。那是山和海的賜予,這裡瀕海倚山,以太姥山領銜的閩東群山奔湧下的山澗水瀉入十餘公里長的桐江,桐江豪飲山泉後浩浩蕩蕩直撲東海,於是b鬱了福鼎小城,也給處暑時的福鼎捎來了一片清涼。
福鼎人好福分好奢侈哦,晚間紛紛到開闊的桐江兩岸散步納涼來了,漫步閒聊的有之、唱歌跳舞的有之、談情說愛的有之、追逐嬉戲的有之,做小買賣的有之......燈光明明暗暗,清風溫溫柔柔,江水細細粼粼。在清風吹拂下,燈光照耀裡,江水中與人們一樣歡快的還有無可勝數的錦鯉哩。這是桐江特有的景觀,一條寬闊的自然江河裡竟然無憂無慮生活茖獄穧h的鯉魚,呈現茪H魚同樂的和諧畫圖。
這恐怕是絕無僅有的美妙畫圖吧,通常情況只有在小範圍園林的池塘才能見荂A在自然的江河裡無緣相遇。可以斷定這裡的水是何等的生態活泛,也可以斷定這裡的人是何等愛心善意--在政府的約束倡導下,全體人民久而久之形成共識、養成習慣,堅決不吃鯉魚,也禁止任何人在桐江網魚釣魚,讓桐江的鯉魚自然生存、繁衍後代、生生不息,於是年復一年,一江錦鯉向東流,終成一大景觀。或云也有個地域的緣由,這福鼎地處東海之濱,海洋漁業資源相當豐富,有到處生意興隆的海鮮飯店和排檔為證,福鼎人有得海鮮一飽口福,遂捨棄河鮮,讓鯉魚佔了便宜嘛。那麼我要說,福鼎人不食鯉魚的終極原因並非如此,因為同屬寧德地區的周寧縣離海挺遠,海拔八百餘米,是個典型山區,海鮮不多,卻也有一條長五百米的山澗小河名叫鯉魚溪,自然生存蚍々ㄡM的錦鯉呢。
這鯉魚溪的歷史淵源愈加讓人信服,人和鯉魚不是刀俎魚肉的對立關係,而是自然界的朋友關係,說的是八百多年前從中原遷徙來閩東的鄭氏先祖就依仗鯉魚的生存測試而找到了賴以活命的安全水源,他們把鯉魚視作恩人、視作共生的朋友,發誓永不捕食鯉魚,於是鯉魚在這裡與人們和諧共存。
有意思的是鄭氏後人、包括這一帶的居民都把鯉魚視作恩人和朋友,除了禁捕禁食,還對自然死去的鯉魚實施厚葬,誦讀祭文,唸經超度,為塚入殮。我在鯉魚溪就看到了兩棵古老鴛鴦樹下的鯉魚塚。「殮魚壘塚」這等不可思議之事在這裡卻是千真萬確!那麼推此及彼,福鼎之「一江錦鯉向東流」不只是公約了,分明也浸潤蚞史人文的涵義呢。
我在桐江岸邊散步,魚兒循茪H聲趨光而來,時見有人俯下身子餵魚逗魚,那些魚兒爭相湧到江邊與人來個親密接觸,是扎了堆兒來的,層層疊疊,遠比杭州花港觀魚之類的景觀來得猛烈,而且多數魚兒長得異常的肥碩,不是誇張形容,倘有個孩子不慎滑入江水,密集的魚群可以穩穩將其托住。導遊告訴我們,這裡的鯉魚最大的達三四十斤重,下水可以把牠抱住,那麼牠亦足可馱得住一個孩子的,看來從前年畫畫的童子騎鯉魚並非想像,遇到桐江溫順的大鯉魚可以變成現實呢。
桐江的鯉魚成為一座城市的景觀是生態自然的景觀,是城市文明的寫真,如紅嘴鷗之於昆明,丹頂鶴之於鹽城......面臨荇鉿罹笑眭疑U魚我會有「寧作桐江鯉」的嚮往,真的願化身一條錦鯉,暢游於天地自然啊。我又聯想到世人與其去刻意營造那麼多的人造景點,倒不如在生態文明上多做些文章,因為這種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風景才是最經久最美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