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園 > 正文

書若蜉蝣:以沉默應對萬變

2017-10-07

■ 葉 輝

話說在工作場合,當主管宣佈一項決定時,沉默通常表示贊同;學習如何面對沉默為重要技能,尤其在跨文化工作崗位上,英國語言及軟技能培訓提供商Learnlight的麥列克倫(Matthew MacLachlan)有此說法:「中國談判者非常了解,美國人喜歡打破沉默,所以他們學會保持沉默,並不表態,因為如此就會讓美國人感到不舒服,可能在什麼都沒做的情況下,作出讓步。」

那麼,如何作出最佳回應呢?麥列克倫就有此說法:「等待沉默結束,不要僅僅因為對方不說話就妥協退讓,如果要說點什麼,就問直接的問題吧,比如說,你對剛才提議的初步有何反應呢?」他指出:「一旦沉默持續45秒以上,就可以說,過一會再回到問題,先商談下一部分吧。」

在作報告時,沉默比激情更具效果,他指出:「在開始之前,先觀察台下反應,沉默片刻,那是在告訴大家,我控制全場,我知道在做什麼,我很自信。」

他舉列的經典例子,為當蘋果的聯合創始人喬布斯(Steve Jobs)發佈第一款蘋果手機時,「他作出一些停頓,如此觀眾就不會錯過他的重點,沉默不免會讓我們感到緊張,我們的本能反應就是最好注意一下。」同樣道理,當管理層給員工或受訓者提出反饋意見時,停頓就格外重要了,尤其遇到負面反饋時,「如果管理層一直在講話,那就是在填鴨了;沉默可讓所有聆聽者超越情緒反應的階段,從而思考及盤算應如何處理。

還有一些特殊例子,比如凱蒂.當諾雲(Katie Donovan)乃美國諮詢公司平等薪酬談判(Equal Pay Negotiations)創辦人,她堅信「誰先說誰就輸」,她曾面試銷售工作而當場獲錄用;當面試人員提出薪酬時,她說遲些答覆,然後就默默坐荂F於是他就提高薪酬,她重複此一策略,面試人員再提出薪酬,比首次高出20%,她就欣然接受了。

當諾雲有此說法:「與產品知識等相比,沉默為最難學會的技巧。」她建議不要等待一場困難的談判,而是與朋友練習,「問簡單的問題,比如周末做了什麼?然後沉默不語;一旦學會保持沉默,就會在一生中受用不盡。」

沉默有時候會被誤讀,比如法庭互動的研究者發現,律師大多建議委託人在作證前先想好,不要立刻說出證詞;但陪審團通常會懷疑說話前停頓的人,因為此人準備撒謊,此所以沉默的意圖及效果,通常都不一樣。

當放慢速度,從而觀察、思考及聆聽周圍的世界時,沉默就是一種關注內在的思考活動或一種外在的靜止,傳播學教授多納爾.卡博有此說法:他觀察不同的沉默方式,比如芬蘭人及蒙大拿中北部「黑腳印第安族」(Blackfeet Nation)俱常以沉默應對,好處遠不止玩弄手段,「沉默為理解自我及他人,加強彼此理解的非常強大的關鍵,可帶來更佳效果,且適用於生活的每個領域,當中包括商業、政治、教育、法律、醫藥等等。」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