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少人年輕時都曾經反叛、犯錯,香港青年協會與「建灝慈善基金」兩年前開始合作,舉辦「逆風計劃」,以拳擊運動協助曾經被警司警誡、長時間流連街頭的青少年重返正途,多名參與計劃的青少年昨日更有機會在尖沙咀文化中心露天廣場向大眾展示他們的訓練成果及改過決心。
16歲的振嵐自幼體弱多病,眼睛及身體多個部位長有纖維瘤,並患有讀寫障礙,不時被人用「有色眼鏡」看待,是同學欺凌的對象。他讀中一時曾經因為忍不住被欺負,在一時衝動下以書本拍打同學的頭部引發毆鬥,並將同學打至面部流血,最後要接受警司警誡,之後被轉介參與「逆風計劃」,學習泰拳。
改善衝動性格護己幫人
振嵐表示,參與「逆風計劃」前看過由張家輝主演的電影《激戰》 ,之後一直對同類的運動很感興趣,但他指出自己過往很小做運動,剛開始學習泰拳時覺得訓練十分辛苦,稱自己當時連做10下至20下掌上壓亦有困難,只是因為不想再被人欺負才咬緊牙關堅持訓練。希望日後可以保護自己和身邊同樣受到欺凌的朋友。
不過,振嵐亦強調學習泰拳不是要報仇,而泰拳的訓練亦改善了他過往衝動的性格。「學習泰拳不是要打交,只是在有需要時才會用,我希望可以保護自己,我有一個朋友亦很怕事,經常被人欺負,我希望日後亦可以保護他。」
「街童」學會尊重 家人關係轉好
另一名同樣是16歲的學員文軒表示,自己曾經是「街童」,與父母關係欠佳,「我當時認為我是他們的仔,他們對我好是應份的。」他指出自己未參與「逆風計劃」前經常與朋友流連街上,至深夜也未必會回家,其後被外展社工發現轉介參與計劃令他與家人的關係轉好,會體諒他們工作辛苦,對他們有更多尊重。
計劃又令文軒反思自己過往的不良行為,改變過往經常遲到的習慣,他指出自己過往約朋友外出可能會遲到2小時至3小時,但泰拳訓練重視紀律,例如練習遲到要被罰,所以訓練時從來不會遲到,而守時的習慣亦伸延到生活上的其他方面。
文軒早前更獲挑選到泰國接受訓練,他表示自己之前從來沒有想過有機會到外國接受訓練,稱在泰國的練習更着重技術,獲益良多。他表示計劃之後除了繼續學業外,亦會兼職,儲錢繼續學習泰拳,希望有朝一日能成為拳手,獲自己喜歡的人到場打氣。
■香港文匯報記者 顏晉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