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註冊中醫師 楊沃林
我早前接診了一位老太太,她長年茹素,一次意外摔倒,竟然發生粉碎性骨折,手術後到現在行動不便。崇尚清淡飲食,是健康的生活模式,但是,不論是宗教信仰,還是健康生活,我們的飲食也不應該跟肉類徹底決裂,不要吃全素!營養均衡、葷素搭配合理才是好的飲食模式。
吃素會導致蛋白質、脂肪攝入不足,沒有蛋白質就沒有生命。如果食物過於清淡,長期下去體質會弱,很容易患病。
老年人的合成代謝在下降,但分解代謝在增加。所以如果飲食搭配不好,純粹過素,就會導致營養不良。
蛋白質供應不足時,會導致免疫系統的免疫球蛋白減少,從而使身體抵禦外來危害、尤其是病原微生物的能力下降,更容易患流行性感冒和各種疾病,甚至會增加腫瘤的發病風險。
肉類一口也不吃,只吃碳水化合物(糖)、油、鹽、糖這些食物來「彌補」,長此以往,原本健康的飲食可能會變成「三高」的營養。
研究發現長期吃素的人更容易患上膽結石,尤其是老人家,肉食減少更容易患膽結石。
只吃全素,沒一點「油水」,胃腸蠕動減慢,粗纖維食物的水分被腸道吸收,腸內容物乾結,更容易導致便秘。
人體在外界氣溫21度至23度時,感覺最舒適,四肢溫暖。如果氣溫下降,為了維持體溫,身體會使四肢小血管收縮,減少散熱;另外還會增高體內代謝率,增加產熱。也因此需要更多的食物和熱量供給。蛋白質有一種「特殊熱動力效應」,就是吃肉後,身體會覺得暖和,不怕冷。尤其在餐後的3至4小時左右最明顯。同時,吃肉會使酪氨基酸轉化成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使人覺得精神、興奮、有氣力。
動物性蛋白質比植物性蛋白質質量好、吸收率高,如果只吃植物性蛋白質,容易引起營養不良。食草動物有兩根巨大的盲腸,而人的盲腸已經退化。人類如果只吃植物,就會患上營養不良性的疾病。
對腦部及神經系統重要的營養物質是含有硫質的氨基酸和甲硫氨酸、半胱氨酸和胱氨酸,在蛋和肉類裡最豐富;人體無法合成的某些氨基酸,例如牛磺酸和肉鹼,一定要從紅肉中攝取。蛋白質可控制體內酸鹼度和調節水分的平??,但當蛋白質攝取不足,血液和組織都變過酸或過鹼,視乎所進食食物的酸鹼度而定,因此素食者常有酸鹼不平衡的毛病。不吃肉就難以獲得充足的優質蛋白質,亦會缺乏許多重要的礦物質,因為以素食為主的飲食,欠缺吸收礦物質的脂溶性催化劑。肉類裡的鋅、鐵、鈣較植物類的豐富且容易吸收。缺鋅可導致低能智障,學習遲緩;缺鋅的男性生育力減退。而鋅的最佳來源是牡蠣和紅肉。
俄羅斯高加索地區居民,食用大量的肥膩肉類和全脂奶食品,卻是世界上最長壽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