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園 > 正文

【歷史與空間】百仞灘上覓詩魂

2018-02-27
■百仞灘一景。 作者提供■百仞灘一景。 作者提供

雁 翔

正值隆冬,中原雨雪又降、寒流再襲,鄭州氣溫降至零下,天空灰暗似鐵,霧霾有增無減,令人憂心忡忡不敢出門。南海之濱的瓊島卻清風朗月碧雲天,賞心悅目。1月27日央視新聞聯播頭條《海南:三十而立再繪新畫卷》,省委書記劉賜貴暢談海南今昔劇變,更對建設國際旅遊島充滿憧憬!

心情舒暢,自然想外出觀光。海南旅遊委同志建議我去看看百仞灘,他說:「去百仞灘,你一定會靈感勃發,寫出更多的美篇來!」翌日一早,我們驅車直奔百仞灘!海南環島高速暢通無阻,滿懷雲淡風輕心境、盡享椰風海韻美景。一個多小時,汽車就臨近目的地。

百仞灘位於海口市之西、臨高縣城東的文瀾江畔,因景幽地僻、氣勢雄奇名聲在外。我們沿文瀾江尋找,穿過一條彎曲小道,耳邊傳來嘩嘩濤聲,順蚗僋n穿過一片叢生雜樹,沿坡而下,找到一個小小出口,出現一座一米寬的小橋,橋下江流潺潺,過橋是一片茂林,旁邊豎兩塊半米高石碑,一塊鐫「百仞灘聲」,一塊刻「臨江天瀨」,左刻一行小字:「宣統元年春文和亭題」。再往前行,哇!真是別有洞天--只見河灘波濤洶湧,奇石嶙峋,星羅棋布。石頭千姿百態,或大或小、或圓或平,或如鵝卵、或似刀削,源源不絕,蔚為壯觀。拐角處有瀑布順勢而下,水沫飛濺,聲如雷鳴。四周峽谷漫長,山野翠綠,空氣特別清新,同遊的甄女士喊道:「真是水簾四幕映綠樹,險灘九疊浪捲煙,好一派世外桃源噢!」

我問陪同的海南文友,「百仞灘」三字典出何由。他說,宋代就發現此地氣勢不凡、奇石林立,猶如人頭擁簇,便賜名「百人頭灘」,古人以七尺為一仞,於是有了「百仞灘」之稱。剛好過來兩位抓魚的鄉民,一人道,文瀾江由南向北流到此地,遇巨石水勢湍急,波濤翻滾,形成水磨石、石激水、浪花四濺、九層瀑布等壯觀景象,方圓十里可聞濤聲。到夏天,這裡一片清幽,是乘涼玩水的好地方。

百仞灘最大亮點是「石頭詩」。歷朝歷代騷客雅士前來探幽,少不了吟詩興歎,人們獨出心裁,將詩作刻在一塊塊岩石上留作紀念,俗稱「石頭詩」。我們見「石頭詩」淹入浪中,時隱時現,江水退去就裸露出來。我感歎:「詩歌讓冰冷的岩石有了生命的光彩,也延續了中華文明,這種天人合一的獨特美景,是海南的文化特產,也是舉世無雙的文化現象!」

甄女士酷愛古文,事先也從典籍中了解過「百仞灘」,她說,明朝選授直隸州判王尚錦有《百仞灘》一詩云:「尋勝閒吟到水隈,灘高百仞看瀠洄。溟濛有跡飛空去,浩蕩無邊激石來。浪拂千花圓似玉,瀑流群壑吼如雷。登臨應羨桃源景,不是人間俗手栽。」聽說該詩也被鐫刻石上,我們開始尋找,但未找到。倒是甄女士眼尖,另外發現一塊「石頭詩」,大夥爭相湊前,雖字跡已淡,我們還是辨認出來:「鳥啼花笑競灘風,匹煉長拖下海東。百仞岩崖霄漢秉,千層花浪霧雲中。蛟騰風起留高第,鯉躍鶯(飛?)繼後蹤。(淡?)看百年名利客,攜琴高上釣台峰。」陪同者說:「這詩叫《百仞騰蛟》,刻於明萬曆年間(1615),作者林士毅,身世不詳,但他羨山樂水、志存高遠之心呼之欲出!」

大夥遊興不減,紛紛探尋「石頭詩」。兩位鄉民講,聽父輩說民國時期「石頭詩」尚有一百多塊,因歲月更迭兵荒馬亂,如今僅存三四十個了。陪同文友說,「石頭詩」出自明朝、清朝和民國時期,作者多為詩人、鄉賢、官員,或在當地出仕,或是慕名而來,寫詩寄託訪古之幽情、流水穿石之樂趣。史志記載,一千年前大文豪蘇東坡被貶海南儋州,曾留宿臨高,也到過百仞灘,但不知是否留下「石頭詩」;宋朝政治家兼文學家胡銓遊過百仞灘並留有詩句,但也未見「石頭詩」。我問:明代詩人王佐是海南「四大才子」之一,他總該有「石頭詩」吧?鄉民忙搶答:「有的有的!王佐的詩就叫《百仞灘》!」說茈L倆一句句唸起來:「策馬東門道,尋芳百仞灘。白翻波底石,青點海中巒。對局臨流水,浮杯下急湍。公餘此乘興,隨意倚岩看。」我很為他倆的文學造詣驚喜,他們卻擺手笑道:「我們臨高是『中華詩詞之鄉』,唸詩寫詩者多苤I」

百仞灘的山川、峽谷、茂林、濤聲、奇石及其獨有的「石頭詩」,凸顯了海南特有的人文景觀,也為中華文化寶庫平添光彩一頁。不一會,我們又有新的發現:清朝邑人拔貢陳公賢於辛亥年三月偕友同遊百仞灘,賦詩一首:「百仞灘頭結伴遊,煙波無際望中收。岩懸萬丈波濤急,水逐重洋日夜流。樵牧成群頻唱和,酒詩隨處任勾留。此間風景今猶昔,爭奈江河下不休。」

中國真不愧「詩的國度」,古代的文官大多能詩能文。我們又見清朝臨高知事任重的兩首「石頭詩」,其一是:「崎嶇世路悵吾行,百仞灘頭證舊望。塵夢已隨流水去,滄浪歌罷不勝情。」其二為:「激湍鎮日破天驚,惠老濠梁夢未成。獨立蒼茫無限感,閒愁付與晚風清。」這位「父母官」不啻竭力謳歌百仞灘大美奇景,更抒發了自己「悵吾行」、「證舊望」、「無凡志」的無奈,既有寄情山水的閒情,更有人文情懷的宣洩,令人感慨!

另一位臨高知縣史流芳清康熙三十年(1691)所寫的《三月三遊百仞灘》,更凸顯詩人渴望社會和諧的人文訴求,詩云:「灘水不盈尺,相傳百仞深。石空思米袖,流響憶鐘琴。但恨無修竹,卻憐此茂林。永和修禊事,攜手共相尋。」想必這位「縣太爺」也是勤政愛民的好官,否則怎會寫出「永和修禊事,攜手共相尋」句子呢?光緒年間主政崖州(即海南島)的浙江人鍾元棣也在石頭上留下「疑是天河此瀉奔,九天落處見雲根」的詩句。陪同者說,1963年著名作家、國歌詞作者田漢先生遊百仞灘後也賦一首《百仞灘》:「百仞灘頭一駐鞭,層岩飛瀑萬雷喧。文瀾過此波浪闊,電站築成壩堰堅。瘴裡愁村成往事,移山倒海看今天。他時台榭芳林滿,酬謝高吟出水蓮。」亦被刻在石上,但我等久尋無果。

白浪擊奇石,佳作蕩心扉。站在百仞灘頭,筆者思緒萬千,生出三點感慨:一,詩寄情。百仞灘「石頭詩」囊括古代詩人親近自然的心魂與才情,此乃中華文化基因!二,詩言志。「石頭詩」充盈詩人們愛國愛鄉、祈求太平的心境,這是濃縮的民族魂!第三,詩育人。「石頭詩」飽受歲月磨礪風浪浸染,留給後代的精神遺產彌足珍貴。聽說將要開發百仞灘,我說:「千萬守住這裡原生態的人文之美,不能亂造『現代古蹟』,這裡可是全球絕無僅有的別樣文化遺產哦!」正是--

百仞灘上覓詩魂,

瑰寶隱現浪花中。

石頭詩鐫民族範,

且聽先賢唱大風!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