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永祺 全國政協委員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曾說,「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協助香港青年到內地學習及工作,定能提升其國民身份認同及歸屬感,為國家發展作出貢獻。這項工作雖然漫長,卻是必須和急切的。
本人擔任創會會長的「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於2017年委託香港城市大學進行香港年輕人的困境與機遇及國民身份認同研究的問卷調查,成功訪問1,253人。結果顯示,自我身份認同方面,絕大多數青年對香港有強烈歸屬感,非常同意及同意「我是香港人」佔95.4%,但只有48.3%人非常同意及同意「我是中國人」,33.1%人選擇中立,18.5%人表示不同意及非常不同意。
香港部分青年因不了解國情,對國家感覺疏離,容易產生叛逆心態,這是必須正視的。上述研究與其他調查不約而同顯示,有內地經驗的香港青年,明顯較沒有內地經驗的香港青年,對國家觀感較正面。我曾經與一些在內地修讀大學的香港學生交流,發現他們對內地的觀感很正面,甚至希望畢業後能在內地取得國民待遇及工作。
我深信,香港學生若在內地有較長時間的生活體驗,加強與內地年輕人的互動,建立人脈網絡,深入了解國情,感受國家的迅速發展,看到個人的發展機會,定能提升對國家的認同感與歸屬感。中央應考慮擴大香港學生入讀內地大學的名額,吸引香港青年到內地升學。
香港目前有不少內地短期交流機會,可惜時間短,成效不彰,國家教育部與香港教育局、香港大專院校應加強合作,大幅增加內地大學(包括專業學院)的香港交換生名額,為期最少一個學期,同時應以學科或學院為主導,確保香港學生在內地大學交換時所修得的學分,可轉移至香港的大學。
為鼓勵更多香港青年到內地學習,特區政府應增撥資源,為參加內地交換生計劃的學生提供必要的資助,讓更多香港學生尤其基層學生參加可轉移學分的內地交換生計劃。若清貧學生也有機會參加內地交換生計劃,了解國家的發展現況,提升其對國家的認同感,對香港的穩定及管治亦有幫助。
全球經濟重心轉移內地,香港青年在內地有較長時間的工作體驗,有利在內地貢獻專長。中央、各省市政府應加強及優化香港青年在內地實習計劃,讓香港的大學生感受內地的工作文化及環境,擴闊眼界,深入了解內地的勞動市場、經濟發展實況,及早裝備自己,未來把握國家的機遇,報效國家。
國家正積極推動中國文化交流,有關部門應考慮透過青年經常接觸的渠道,採用創新、多元化的軟性推廣方法,例如以創新題材的電影及微電影、電子或線上遊戲等,推廣國家核心價值與人文精神,更有效提升香港青年的國民身份認同與歸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