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伊朗核協議存續面臨嚴峻挑戰

2018-04-14

汪巍 中國非洲問題研究會

5月12日是美國總統特朗普為有關方面修改伊朗核協議設定的最後期限。協議能否存續,不但關係到伊朗本國的命運和中東局勢的安危,也牽動着大國關係的演變和國際核不擴散努力的前景。2015年7月14日,以伊朗為一方,以伊核問題六國(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為另一方,雙方在維也納簽署伊朗核協議,有條件地、逐步地取消對伊朗實施的制裁,作為交換,伊朗承諾限制其核計劃。

特朗普上任後多次稱,伊朗核協議是「有史以來最糟糕的協議」。今年1月,特朗普宣佈「最後一次」延長美國針對伊朗的制裁豁免期,他將5月12日定為修改伊核協議的最後期限,並揚言如果屆時沒有令他滿意的修改方案,美國將退出伊核協議。未來一個月,伊朗核協議面臨的不確定性可能來自三個方面。

一是伊朗的強硬立場。伊朗外交部長扎里夫已表示,伊朗核協議沒有重新談判的餘地,特朗普的立場相當於鋌而走險,試圖破壞這一嚴謹的多邊協議。伊朗原子能組織主席薩利希本月8日表示,如果西方國家背棄伊朗核協議,伊朗將在4天內重啟20%濃度鈾濃縮活動。如果伊朗重啟20%濃度鈾濃縮活動,那麼伊朗核活動的發展方向將變得難以預測。這是因為,雖然武器級濃縮鈾要求濃度達到90%以上,但在理論上,生產20%濃度和90%濃度濃縮鈾之間的技術差別極小。

中東矛盾可能驟然激化

二是美國以外其他大國對修改協議的態度。俄外長拉夫羅夫不久前曾說:「我們不會支持美國試圖做的事情,即更改協議的措辭、加入對伊朗而言絕對不可接受的內容。」法國總統馬克龍也呼籲各方尊重伊朗與世界主要國家達成的這份核協議。愛麗舍宮曾發表聲明說,法國深知維護伊朗核協議的重要性,各方需要尊重他們就該協議作出的約定。

三是美國政府的外交和安全班子「鷹派」色彩加重。美國中情局局長蓬佩奧即將接替蒂勒森出任國務卿。蒂勒森任國務卿時,認為伊朗核協議「還好」,因此對特朗普構成某種牽制。作為蒂勒森的繼任者,蓬佩奧在這一問題上向來態度強硬。隨着5月12日最後期限到來,蓬佩奧很可能力挺特朗普,終止豁免對伊朗的制裁。

此外,被媒體稱為「戰爭鷹派」、曾力挺發動伊拉克戰爭的美國前常駐聯合國代表博爾頓已取代麥克馬斯特出任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他幾年前曾發表文章鼓吹對伊朗動武並轟炸其核設施,以阻止伊朗研發核武器。他還多次呼籲美國退出伊朗核協議。

5月12日以後,如果伊朗核協議生變,可能帶來多重後果。除了國際社會為達成協議而付出的長期努力付之東流、國際核不擴散努力遭遇重挫之外,中東矛盾可能驟然激化,美國、以色列同伊朗的軍事較量也可能迅速升級,美國同其他大國在國際核不擴散問題上的矛盾也可能加劇。

輿論普遍認為,在伊朗核問題上,美國理應尊重國際共識,放棄單邊主義,三思而行,避免給中東地區和國際社會帶來新的安全風險。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