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雅瑩 中銀香港分析員
在4月通過降準置換中期借貸便利(MLF)及在6月初超額續作MLF後,人民銀行決定從7月5日起,繼續下調各類商業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本次定向降準將釋放7,000億元(人民幣,下同)左右資金,超過年內前兩次降準的規模。人行強調此次降準主要是用於支持債轉股和小微企業融資,體現結構性去槓桿基本思路的延續。
定向貨幣政策撐中小企
近年民間投資在中國固定資產投資中佔比超過60%,成為投資增長的核心載體。年初以來,民間投資增速持續高於全部投資,對投資增長的貢獻率達78%。中小微企業主導了表現亮眼的民間投資。根據新華網,截至2017年末,中小微企業佔全部市場主體比重超過90%,貢獻逾60%GDP。但由於企業規模較小和缺乏抵押品,中小微企業信貸可得性相對較低。
為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困境,今年4月人行通過降準置換MLF,其中近4,000億元流動性用於增加小微企業貸款投放。隨後人行擴大MLF擔保品範圍,新增包括不低於AA級的小微、綠色和「三農」金融債券,及優質的小微企業貸款和綠色貸款。而此次的定向降準,一方面有助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另一方面,協調了國企去槓桿和民企融資難的矛盾。
降準增加長期資金供應
在定向降準後,五部委於6月25日聯合發佈《關於進一步深化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意見》,提出下調支小再貸款利率0.5個百分點及在宏觀審慎評估(MPA)體系中增加小微企業貸款考核權重。這次下調再貸款利率,是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的有力舉措。在MPA中增加小微企業貸款考核權重,也是對銀行信貸投向的有效約束。
今年以來,監管趨嚴和廣義信用緊縮導致債券市場出現若干信用事件,不少民營企業出現再融資困難的跡象。5月新增社會融資總量近7,608億元,創近22個月以來新低;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增速繼續降至10.3%。融資環境的收緊不僅影響信用市場的流動性,也會對經濟施加一定下行壓力。
今年4月,人行通過定向降準釋放1.3萬億元的資金。根據央行資料,考慮已置換的9,000億元MLF後,目前MLF存量仍有4萬億元,其中約2萬億元將在今年下半年到期。為維護資金面穩定和優化流動性結構,未來人行可能還會通過降準增加長期資金供應。
投放轉變存款準備金率
自2001年底加入WTO以來,中國長期維持經常賬和資本賬雙順差局面,外匯佔款成為當時基礎貨幣的主要投放方式。為對沖市場上過多的流動性,人行連續提高存款準備金率,並將其長期維持在相對高位。但金融危機以後,隨着國際經濟環境的變化,中國流動性過剩局面明顯改變。當前,中國經常賬戶順差佔GDP比重低於4%,資本賬戶也自2012年以來持續保持逆差。
在此背景下,人行通過創新型流動性管理工具投放基礎貨幣。貨幣投放方式的轉變使得存款準備金率沒有必要繼續維持高位。
就金融市場流動性問題,近日人行表示將繼續實施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加強政策預調微調,反映出貨幣政策基調並未發生變化。事實上,從年初的普惠降準到近日的定向降準,體現人行的貨幣政策更具靈活度和針對性。■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