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涂國彬 永豐金融資產管理董事總經理
近來全球貿易的爭議為新聞焦點,本來這個問題並不新鮮,但事件一直在演變,原來以為解決了的,可能尚未解決。而投資者在過程中,游走於貪婪與恐懼之間,一時看得樂觀,一時看得悲觀。近日所見,當然是後者為主。
事實上,不少人擔心,假如真有大規模貿易戰展開,可能影響到得來不易的經濟復甦和增長勢頭,對如今各國由金融海嘯走出來,逐步減少非常時期的非常手段,由量寬中退市縮表,繼而加息,甚至提速加息,都有潛在的影響。故此,市場中人甚至央行大員如美聯儲主席,都有提出相關擔憂。儘管也有別的聲音,例如美國有一些官員的安撫之言,但似乎市場價格最老實。
避險走進債市日圓
是的,美股連跌多天,資金避險走進債市和日圓等,只有金價未有明顯地跟隨向上,而量度市場情緒的VIX指數,也就是恐慌指數,其實量度美股標普指數後市潛在波動市的指標,也在最近多有變化。
無論如何,隨着事態一直演變,投資者很可能由原來非常安逸的心態,轉變為極度不安,兩端都是過度反映,是過猶不及,而真正的合理評估,大概在兩者之間。問題是,短期的市場動態行情走勢,既與中長線的合理值有關,也跟短期的情緒有關,這兩者並無衡突,只是各司其職而已。
對於上述市場避險,有一點是重要的,究竟貿易戰會影響經濟增長多深,這是關鍵。短線的情緒化反應不談,因為可以搖擺不定,但若長遠有大影響,則目前復甦步伐受影響,退市、縮表及加息等都可能放慢,全球如是,歐洲和日本當然要更遲才可正常化,美國亦可能由近來才向上調整的年內加息次數中回過頭來。只要經濟數據有依有據,自然有理由放慢,如此一來,貨幣政策正常化受影響,才會真正影響金價的走勢。
暫未見系統性風險
換言之,撇開短期內避險,但真正系統性風險未見,只是有秩序地把近幾年的獲利倉位兌換回較安全的資產,以方便走更遠的路。畢竟,過去幾年,美股大漲行情近乎是歷史性,先行者獲利,後來者再追,都是合理之至的舉動。
由市場客觀動態看,美元扭轉去年弱勢,轉為強勢,但不算一往直前,而是反覆,反而是中長期的動力積聚中。相比之下,相反方向,但形勢近似的,就是反方的金價,不是一下子急跌,而是逐步跌。兩者相映成趣,正好說明,投資者對貨幣政策變化的評估,是建基於中長期,而不是短期的新聞焦點熱話,儘管後者可以對短期走勢有一定影響。■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