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財經論壇 > 正文

【全球觀察】中美貿易戰波瀾再起 內需板塊應獲得更多關注

2018-06-27

胡文洲 中銀國際首席策略分析師

上周,美國特朗普政府發佈了加徵關稅的商品清單,將對從中國進口的約500 億美元商品加徵25%的關稅。中國在美國公佈關稅清單後立即宣佈「同等規模、同等力度的徵稅措施,雙方此前磋商達成的所有經貿成果將同時失效」。在中國公佈關稅清單後,特朗普政府隨即表示將制定2,0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徵稅清單,加徵10%關稅稅率,並表示如果中國繼續反擊,將對額外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追加額外關稅。中美貿易戰擔憂再起,投資者風險偏好再度降溫,南向資金淨流出人民幣9 億元。上周,恒生指數跌3.2%,收於29,339點;國企指數跌4.47%,收於11,340點,港股日均成交金額為1,163.3億港元,較前周有所上升。

美挑起對華貿易戰不同尋常

筆者認為,特朗普政府這次主動挑起對華貿易戰不同尋常。中國近幾年在高端製造和科技方面的快速發展已經引起美國的高度警覺,未來中美經貿關係的走向充滿複雜性和反覆性,可能會繼續嚴重影響投資者的風險偏好。鑒於特朗普強硬且難以預測的性格以及其激進的貿易政策,最差的情況是,中美之間爆發短暫的貿易戰,時間不超過6至12月。對於香港股票市場而言,中美貿易戰將會在短期內推動港股市場波動性快速大幅提升,但股票市場大幅下跌恰好是難得的中長線最佳買入時機。

港股當前估值有一定優勢

在過去一段時間內,中美貿易摩擦升級引發港股市場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大幅下降。筆者認為,經過前期的大幅調整後,港股長期投資價值凸顯。港股市場當前估值水平不僅低於歷史平均水平,而且仍然是全球主要股票市場中的估值窪地。即使是與先前兩次全球金融危機時的水平相比,香港股市的當前估值也具有一定優勢。根據彭博一致性預期,截至2018年6月22日,恒生指數2018年預測市盈率和市淨率分別為11.5倍和1.3倍,較過去13年的歷史平均市盈率和市淨率分別低9.9%和19.5%;恒生國企指數2018年預測市盈率和市淨率分別為7.7和0.9倍,較過去13年的歷史平均市盈率和市淨率分別低27.9%和42.5%。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恒生指數的市盈率及市淨率於2008年10月至11月期間分別處於9.9倍(7.6-12倍區間)及1.3倍(1.0-1.6倍區間)的平均水平,同期恒生中國企業指數的平均市盈率及市淨率分別處於8.7倍(6.1-11.0倍區間)和1.4倍(1.0-1.8倍區間);2011年歐洲債務危機期間,恒生指數的市盈率及市淨率於2011年9月至10月期間分別處於10倍(8.7-11.0倍區間)及1.3倍(1.1-1.4倍區間)的平均水平,同期恒生中國企業指數的平均市盈率及市淨率分別處於7.9倍(6.6-9.0倍區間)和1.3倍(1.1-1.5倍區間)。

個稅改革助擴大內需促消費

行業板塊方面,筆者建議重點關注內需相關板塊。在當前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和中美貿易摩擦加劇的背景下,未來內需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將處於更加突出的位置,而個稅改革在擴大內需促進消費方面可以起到重要作用。從日前披露的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來看,本次稅改在提高個稅起徵點的同時擴大較低檔稅率級距,將降低數量龐大的中低收入群體的稅負。

另外,本次稅改在綜合徵稅方面邁出實質性的一步,首次提及增加子女教育支出、繼續教育支出、大病醫療支出、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專項附加扣除。

長期以來, 由於教育、醫療、住房等方面社會保障相對較弱,居民在這三項方面的剛性支出不但使居民儲蓄一直居高不下,而且對其他消費支出產生較大的擠出效應。因此,本次稅改將三項居民最大負擔列為抵扣項目(預計在實際執行中會設置一定抵扣門檻及上限,但政策導向信號明確),有利於促進內需擴大。

總體而言,本次個稅改革有望提高居民實際可支配收入,為擴大內需提供良好的發展基礎,直接利好消費板塊。筆者比較看好由低收入階層收入提高帶動的基礎消費提升,以及由中收入階層收入提高帶動的消費升級,包括房地產、醫療保健、化妝品、家電、食品飲料、服裝、旅遊、教育、零售等板塊。

本文為作者個人觀點,其不構成且也無意構成任何金融或投資建議。本文任何內容不構成任何契約或承諾,也不應將其作為任何契約或承諾。■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