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永夏
青島,這座燦若明珠的濱海城市,三面環海,一面靠山,風光秀麗,氣候宜人,既是著名的遊覽勝地,又是齊魯之邦的歷史文化名城。早在上世紀20年代,她就「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清末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學者康有為,就對她情有獨鍾。
康有為曾因主張變法轟動世界。在經歷了一番激烈的社會動盪、流亡國外十六年以後,辛亥革命後才回到內地,晚年大部分時間在「碧水藍天,紅瓦綠樹」的青島度過。他視青島為「第二故鄉」,在這裡過茈倣R、安適的賦閒生活,以至死後也願葬在這裡,與嶗山為伴,與藍天碧水永處,並最終實現了自己的願望......
巍巍嶗山留勝跡
1923年5月,正是春暖花開時節,康有為偕友人一起,來到青島近郊的嶗山遊覽。嶗山不僅風景優美,而且是著名的道教勝地,嶗山的道人早就仰慕這位「尊道崇儒」的著名學者。當康有為到太清宮遊覽時,老道長特意在宮東的「翰林院」客屋裡,設道宴為他洗塵。一番盛情款待後,老道長提出請康有為題詩。此時康有為也心潮澎湃,詩興大發,揮筆寫下了一首66句、330字的《嶗山》長詩:
天上碧芙蓉,誰擲東海濱。青綠山水圖,樣本裡將軍。
神仙排雲出,高台照金銀。芝旗與松蓋,光景蕤五雲......
這首詩字裡行間都是對嶗山風光、水色、奇峰、怪石、古木、異卉及建築特色的讚美,酣暢淋漓,如行雲流水。再加上那遒勁灑脫的書法,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道人們按照原跡,將這首長詩逼真地刻在太清宮後面的一塊巨大石壁上,成為太清宮風景區裡最有價值的刻石之一。
1926年8月29日,康有為再次遊嶗山,又寫下了三首詠嶗山詩。
重遊太清宮
青山碧海海波平,汗漫重遊到太清。白果耐冬多閱動,嶗山花鬧紫薇明。
詠嶗頂巨峰
直上嶗山巔,夾道萬卉繁。奇石起攫搏,滿山紅濤翻。
明霞洞
別峰度嶺澗潺潺,巨石崔嵬松柏頑。萬竹青青盤磴道,明霞仙在海中山。
這些詩從不同側面,讚頌了嶗山的美麗壯觀,歷史悠久,風采迷人,為人們認識嶗山留下了珍貴的歷史資料。現存的太清宮詩碑,已成為嶗山上的一道亮麗風景,吸引茞釵h國內外遊人。1979年7月30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鄧小平到太清宮遊覽時,曾仔細地觀賞了這塊詩碑,對康詩及其書法大加讚揚,並 極 富 遠 見地 指 出:「太 清 宮 有 了 這 一塊詩碑,兩株奇花(指有500多年樹齡的山茶花「絳 雪」和 一 株一年兩次開花的木蘭花),三棵古樹(指唐榆、漢柏和宋銀杏樹),便可招來成千上萬國內外遊客,嶗山的旅遊業大有希望,大有發展......」如今嶗山的巨大變化,印證了這位偉人說的完全正確。
海邊垂釣「老康石」
1924年,康有為在青島買下「提督樓」作為住宅,打算長期定居青島,頤養天年。此後,他每年都要來青島住些日子。
在青島,康有為除了經常跟為數不多的幾個好友結伴遊山玩水外,還常常獨自到海邊的礁石上垂釣。他新居南面海邊的一長列礁石上,無數次留下他垂釣的足跡。從1924年開始,他的釣魚興趣愈來愈濃,垂釣的地方也愈來愈遠。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裡,他獨自一人背茬蓮鞢A提茬蝌M,來到青島近郊王家麥島村南海邊的一塊探進水中的橢圓形大礁石上。
這裡礁高,水深,浪小,是垂釣的理想之地。他放下魚簍,魚竿一揮,熟練地將魚u和垂線甩進遠處的水中。不多時,一條尺把長的金翅金鱗的大黃魚便被釣了上來。他喜不自勝,從此便跟這塊大礁石結下了不解之緣。每逢風和日麗的日子,他便到這裡垂釣。天長日久,他跟附近漁村的漁民都熟悉了。當有人問他尊姓大名時,他總是笑茈峔滷a有濃重廣東腔的普通話作答:「我姓康,您就叫我『老康』好了。」時間長了,人們不但見了面就叫他「老康」,連他經常垂釣的這塊大礁石也被稱作「老康石」了。
長眠青島「風水地」
晚年的康有為,一心想長眠青島,並特別留意為自己和親屬尋找一塊死後安身的「風水寶地」。有一次,他在嶗山太清宮聽老道長講起嶗山的風水,說這嶗山是「神窟仙宅」,當年唐玄宗曾派方士到嶗山煉丹,並將嶗山改名為「輔唐山」,還讓方士為他在嶗山尋找「風水寶地」;中國第一個女皇帝武則天,晚年也曾來嶗山遊覽,看上了太清宮東面的一塊「天子寶地」,想死後葬在這裡。
只是她回京後尚未來得及派人來修建,便一病不起,未能如願......老道長的話,進一步堅定了康有為在嶗山上尋找「風水寶地」的決心。
1926年春天,康有為到市郊去看望一個老朋友。車到李村時,他從車窗裡看到南面不遠處有一座小山,山上面綠樹鬱鬱bb,山坡上鮮花五彩繽紛,山下的溪水清澈見底......放眼望去,恰似一隻五彩的鳳凰展翅欲飛。
他從打柴人那裡得知,這山叫鳳凰山,又叫象耳山、棗棘山。於是他停下車來,用他所掌握的堪輿學知識,對這座小山進行了仔細的觀察:山西面高高的山峰像鳳冠,山東面的道道長嶺、條條山溪像鳳身、鳳尾,山南、山北兩道叉出的餘脈,如同鳳凰的兩個翅膀......山右「鳳翅」下面,有一處林密草盛的凹地,北臨大河,南靠「鳳肚」,東倚高嶺,西挨平川,這正是世上稀有的陰宅「風水寶地」!
於是他用高出市價兩倍的價錢,買下了這塊山地。後來,他又選了個良辰吉日,在這塊寶地上破土動工,為自己建造壽墳。
康有為死後,與他的幼女同葬在他生前為自己選定的這塊墓地--青島李村的象耳山墓地,墓前有「南海康先生之墓」的黑色大理石石碑和他的弟子劉海粟大師撰寫並手書的《南海康公墓誌銘》。
該墓在文革期間遭到破壞。1985年10月27日,青島市政府又將其遷葬於青島浮山茅嶺。這兒背山面海,墓後有綠柏六株,象徵戊戌變法六君子。墓前有劉海粟大師重新撰寫的墓誌銘。劉大師在墓誌銘中寫道:「公生南海,歸之黃海。吾從公兮上海,吾銘公兮歷滄海。文章功業,彪炳千載!」
這可謂對這位近代史上的風雲人物一生的高度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