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配合「健康中國」 齊來尊醫重衛

2018-08-25

方潤華

剛過去的8月19日是內地首個「中國醫師節」,這是全體醫務工作者無比光榮的日子,表達了人們對「白衣天使」的尊重和愛戴。筆者認為港澳兩地亦應積極響應、同時慶祝,以感謝醫務人員治病救人、為巿民服務的大愛精神。

習近平主席在節日前作出重要指示,高度讚揚了廣大醫務工作者對保障人民健康方面所作出的貢獻,並強調「沒有全面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讓全國人民享有更高的醫療水平服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涵,要樹立「大健康」理念,把以治病為中心轉變為以健康為中心,多年前推行「健康中國計劃」,希望全社會形成「尊醫重衛」的良好氛圍,讓醫護人員的價值得到體現、付出得到尊重,而廣大醫務工作者要修醫德、行仁術,為人民健康福祉作出新貢獻。

習近平主席的一番說話實乃睿智遠見,眾所周知要享受幸福生活的大前提便是擁有健康的體魄,若失去了健康再多的錢財也沒有意義,因此人人必須做好健康管理,預防勝於治療。我國具有五千多年悠久歷史,自古以來提倡養生之道,講究治未病,數千年來炎黃子孫得以繁衍、昌盛,靠的就是傳統中醫中藥保健和治病,今天這「國粹」仍為保障人類健康發揮着重要作用;中國有像屠呦呦這樣的中醫藥人才,數十年辛勤耕耘、刻苦鑽研,從傳統中藥材發明抗瘧疾藥物「青蒿素」,獲得諾貝爾醫學獎。她再次向世人展示了中醫藥學博大精深、古為今用之奇效,中醫藥經過數千年來去蕪存菁定有更廣闊的前景。相信只要中西醫結合,必將為人類帶來更大福祉。

欣悉本港幾所高校均已設立中西醫學院,培養專業人才服務巿民。據最近媒體報道,世上最長工時的香港人均壽命全球稱冠,除了地理環境、生活和飲食習慣等因素外,高效的公共醫療衛生體系及醫護人員仁心仁術應記一功。大家知道能入讀醫科的全是學界精英,由於是全英文教學,與世界接觸少些語言障礙,畢業後為患者治病時若遇到疑問,可向全世界查詢最先進的醫療資源和手段,開闊視野使病人得到最好的治療方案;由於本港醫生具有專業資格,收入和社會地位都不錯,得到人們的尊敬,加上香港具有完善和嚴謹的監督體系,醫生若發生醫療事故可能失去行醫資格,因此香港的醫護人員大多具有敬業樂業的精神,通常都會盡心盡力為病人診治,少些醫患問題;此外,本港也擁有世界最先進的醫療設備和藥物,讓巿民得到最好的醫治;還有本港巿民保險意識較強,許多人有醫療保險計劃,一旦有病可以及時醫治。普通巿民如患上重病可往公立醫院看症,若經濟條件好些的也可選擇私家醫院,不會因經濟困難而得不到適當的醫療服務,讓巿民看得起病、吃得起藥,故此香港再次蟬聯最長壽地區。

有道是:「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近些年我們兩個基金已將捐資重點轉向醫療衛生方面,除早在1985年在家鄉東莞捐建醫院解決鄉民看病難問題外,還陸續在內地貧困地區捐建鄉鎮衛生院56所,便於鄉民預防及治療疾病;同時還選擇優質高校資助醫療教研項目,捐建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急症室和24小時診所、健康教育中心,以及香港大學深圳醫院捐資腫瘤放療中心等,務求為人類健康出一分綿力。喜見中國人壽命及健康水平不斷提高,由此證明「健康中國計劃」已見成效。

希望兩岸四地的華人及海外華僑、中外科學家,群策群力發明新藥及創新診治方法,早日追上世界水平,齊來建設健康中國!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