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幸參觀過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港人,或許對當時中國館的巨幅《清明上河圖》動畫記憶猶新。這一創意亦被今年的「全球水墨畫大展」沿用,除了二百餘幅精選水墨大師畫作,市民還可參觀二十幅水墨動畫,這些作品來自二十名於香港公開大學修讀動畫及視覺特效、電影設計及攝影數碼藝術的學生,他們結合現代科技與傳統藝術,為二十幅大師級水墨畫作品配上視覺特效及聲效,重新演繹為一分鐘動畫,讓水墨畫卷跳出宣紙框架,呈現更立體的一面。
其中,學生陳子平及鄧穎迦聯手,將水墨名家高杏娟的作品《青海行》轉化成動畫,由雪山開始,至全黑完結,配上空曠風聲,將畫中青海景色由上而下慢慢推移,繼承了原作的磅礴氣勢。陳子平指動畫演繹既是原作的重現,亦是昇華,而做到這兩點之前必須要明白作者的想法,因此他與搭檔下苦功收集資料,在動畫中模擬了高杏娟老師的着墨過程,致力於表現山的層次、河的壯麗。
《青海行》是高杏娟去年親自赴青海觀摩寫生之作,見到自己的作品被同學們以動畫的形式重新演繹,她盛讚同學們體會到她創作時的心路歷程,改編不損原作意境,更有助年輕一代接觸、了解水墨畫藝術。
水墨動畫將登國際舞台
「全球水墨畫大展」將於10月24日至11月19日假香港中央圖書館舉行,在此之前,將在本月27日至10月15日,代表香港藝術界以「動.水墨」為主題參加第三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學生們的二十幅水墨動畫,也將一併登上國際舞台,向全球展示本港年輕人的技術與創意。
有份參與《青海行》動畫製作的學生鄧穎迦,對即將代表香港參展敦煌文博會感到無比榮幸。幼時曾學習水墨畫的她,在大學修讀動畫及視覺特效專業,此次的水墨動畫製作正是將大學所學知識與鍾愛的傳統文化相結合,將靜態轉化成動態,為原作增添了趣味和互動性。
「敦煌文博會是一個國際性的舞台,我們將呈現一個結合數碼、多媒體的作品,展現了我們香港青少年融合了現代科技與傳統文化,在傳承的同時發揮創意。」主辦機構藝育菁英基金會主席方黃吉雯希望香港藉此機會,能向「亞洲水墨之都」的目標邁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