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碩鳴 資深評論員
特首林鄭月娥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表示會透過政府資助特定的中醫藥服務,並提到中醫藥發展計劃,進一步公佈香港首間中醫院的運作模式。中醫院已選址將軍澳百勝角的土地,將由政府斥資興建,由非政府機構負責營運。據了解,醫管局正協助建築署設計醫院佈局,期望最快今年底招標。香港中醫藥發展講了很久,現在終於可以具體落實,值得欣喜。中醫是中國的瑰寶,是中國文化的重要部分,中醫要「走出去」,一定要先走入香港。
2016 年底,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中醫藥法》,目的是加大政府對中醫藥的扶持力度,藉着「一帶一路」的機遇,為中醫「走出去」創造契機。香港實行「一國兩制」,中醫和西醫在制度上清楚分開,同時,香港醫療制度和服務在國際上享有良好聲譽。香港很有機會成為領先世界的中醫藥基地,甚至可以配合「一帶 一路」發展,將中醫業推廣至全世界。因此,此次施政報告落實發展具香港特色的中醫院極富意義。
香港曾經計劃建設中藥港,最後不了了之。但20年後的今天,香港迎來中醫藥發展的一項盛事。今年5月,首屆由香港註冊中醫學會主辦的「國際中醫藥香港高峰論壇」召開,吸引了逾1,200名中醫業及業內人士出席,眾多中醫藥界的大腕雲集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出席了活動並在講話中提到,本屆政府將推動中醫藥發展作為工作重點之一,將會落實「中醫中藥發展委員會」的多項建議,包括籌建香港首間中醫院。
前不久,《超訊》專訪了專程來港出席活動的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中醫藥專家張伯禮。作為中國的中醫泰斗,張伯禮極力支持香港建立中醫院。張伯禮認為,香港應該建一間中醫院,規模不一定要非常大,但是一定要有中醫的特點;同時,管理上要結合現代化醫院的制度,病源上要敞開,不單為香港人,還要為海外的華僑和外國人,尤其是東南亞一帶的民眾服務。
近年,中醫藥的療效在國際上日益受到肯定,中醫在科研、臨床等方面的成果亦受到國際關注,香港在中醫走向世界的角色也成為專家關注的焦點。張伯禮寄語香港大力發展中醫藥,他強調:「香港應該抓住中醫藥『走出去』的國家戰略機遇,發揮學術、科技、金融、法制、人才等優勢,助力中醫藥國際化、現代化和規範化。」香港應發揮自己所長,把中醫藥對人類健康的貢獻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