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神州傳承 > 正文

琴書藝術青黃不接 需搶救式傳承

2019-06-28

近年來,王振剛經常受邀到全國各地演出,其中以2017年的台灣巡演印象最為深刻。他們應邀在台北舉辦《琴箏清曲專場音樂會》及一系列兩岸民間音樂文化交流活動,先後在台灣四所大學進行表演,經常有觀眾專程等待演出結束合影留念,有的觀眾像「追星」一樣連看了四場,獲悉他們下一站是南京時,還要飛過去繼續觀看。

山東琴書發源於魯西南菏澤地區,產生於清代乾隆初年。在近300年的發展歷程中,陸續形成了魯東以廣饒、博興為中心的「東路琴書」、魯北以濟南為中心的「北路琴書」和魯西南一帶的 「南路琴書」。王振剛所代表的即為南路琴書。

時至今日,在山東菏澤鄆城、鄄城等地,仍有幾十個自發的民間表演班子,「每個班子二三十人,大部分是七八十歲的老人,新一代則青黃不接,農村的青壯年大多出去打工掙錢了」,王振剛說,未來將會下鄉走訪散落在民間的老藝人,搜集梳理這些傳承多年的琴書文化瑰寶。

「去年我作為非遺傳承人去天津開會,聽說全國有300多名老藝人已過世,他們大多生活在農村,生活貧困。」 在王振剛看來,這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巨大損失。他建議提升農村老藝人的生活補貼,「如果他們能多活幾年,就能多傳下來一點東西,我這種有工資的,不給也沒關係!」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