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園 > 正文

【歷史與空間】尋夢瓦屋山

2019-07-18
■瓦屋山是世界名山,唐宋時期與峨眉山一起被稱為「蜀中二絕」。 網上圖片■瓦屋山是世界名山,唐宋時期與峨眉山一起被稱為「蜀中二絕」。 網上圖片

羅大佺

工作10年,闊別16年,因為一場筆會,瓦屋山,我又回來了。

和瓦屋山結緣,要從縣文化館說起。那時的我,年齡不到20歲,以縣文化館聘用人員的身份,來到瓦屋山下,搜集整理民間文學三套集成。那一個個關於瓦屋山的傳說故事,深深地打動了我的心扉。後來文學社創辦一份文學小報,我把報名取為《瓦屋山》。沒想到這張小報出來後引起洪雅林場黨委的關注。那時候洪雅林場黨委準備開發瓦屋山,打造洪雅生態旅遊,讓林業工人從砍樹人變為守林人,更好地保護青衣江上游的生態環境。於是林場黨委接管了報紙,我也結束了臨時工生涯,成為洪雅林場一名正式職工。這緣分,冥冥之中是瓦屋山給的。

瓦屋山是世界名山,唐宋時期與峨眉山一起被稱為「蜀中二絕」。旖旎的風光,悠久的文化,曾經醉倒了古今中外多少遊客。曾幾何時,又被當時的統治者封為「妖山」,從此遠離塵世,鎖在深閨,蓬頭垢面,逐漸凋零。如今要梳妝打扮,讓她重新煥發出青春的亮麗,難如上青天。但林場黨委不畏艱難,硬是要吞下這隻螃蟹。

記得那是1993年3月的一天,我剛到洪雅林場工作不久,公園辦主任帶荍琠M一位護林工人,來到瓦屋山半山腰,勘踩從雙洞溪到錢窩子的旅遊線路。來時還是湛藍湛藍的天空,進了林子就陰雨綿綿。走在密不透風的原始森林裡,四周悄寂無聲,我們默默地穿行荂A遠處不時響起幾聲猿鳴。怪獸般的苔蘚、腐爛的樹木、陡峭的懸崖,嘩嘩的瀑布,令人毛骨悚然,膽戰心驚。林中時而大霧瀰漫,時而漆黑一片,時而透進幾束亮光。我們貓虒y,牽茪漶A在陡峭的懸崖上攀荂B鑽荂A甚至爬行荂A實在走不過去,護林工人就拿出別在腰上的彎刀,在密林中砍出一條路途。那個下午,時光裡充滿了恐怖和不安。

更令人恐怖和不安的,是修建瓦屋山索道。遊瓦屋山,最難的是路。從瓦屋山麓到瓦屋山頂的山路懸崖陡峭。大部分時間花費在攀爬山路,再美的風景,遊人也無心欣賞。坐荅褸D上瓦屋山頂,成為多少遊人的夢想。修建索道,首先得打通從代國槽到古福坪的公路。而那條「古代」公路,只能從懸崖陡壁上開闢下來的,為了打通這條路,多少林業工人流血流汗,日夜戰鬥,一些林業工人甚至獻出了生命。一位修路工將一塊巨石使勁推向山崖時,因用力過猛,不慎跌入山崖,從此沒再醒來。公路打通後,人們通過毛坯公路將物資和設施設備運送至古福坪,通過1,000多個日日夜夜的奮鬥,用戰天鬥地的精神,在海拔2,883米的深山老林架起了一道凌空的彩虹。當年修建索道的同志如今大多已經退休,現在索道站工作的年輕面孔不太熟悉。坐在悠悠而上的索道吊籃裡,望茪U面漫山遍野、眶給銢鶞漣驨Y花,人們是否還記得當年發生在這裡的故事?

瓦屋山的美,美在瓦屋山頂那一萬五千畝莽莽蒼蒼的原始森林,美在那飛流直下的72條懸幡瀑布,美在那一望無際的皚皚白雪,美在那漫山遍野的杜鵑花開,美在那振翅欲飛的鴿子花兒,美在那四季分明的四季景色......作為道教文化的發祥地,那歷經歲月風霜仍然栩栩如生的太上老君雕像,那銅瓦殿上鐵瓦殿遺址上袑騑陷釭獄犮侅搕龤A那辟支岩上的辟支佛像,那鴛鴦池畔的鴛鴦傳說,又留下了多少神秘的文化符號。還有那變幻莫測的雲海,那變幻莫測的佛光,那神燈,那金船,那難得一見的「三個太陽」等自然奇觀,無不令人心馳神往。

從仙女湖到錢窩子,從古福坪到象爾岩,一位年輕的導遊在觀光車上為我們講解茠u途的風景。不可否認,小姑娘的口才很好,對瓦屋山也充滿了深厚的感情。當我問她知不知道馬朝洪,知不知道陳國治時,她一臉的茫然。其實問過之後我又啞然失笑了,人家是九零後的小姑娘呀,這兩位開發者開發瓦屋山的時候,也許人家還沒有出生呢?但瓦屋山成為洪雅縣生態康養旅遊產業的龍頭景區,年輕的一代居然不知道當年的開發者時,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時光的遺憾。馬朝洪先生28歲擔任洪雅林場黨委書記、場長,當他提出開發瓦屋山的時候,正是國有林場最紅火的年代。面對停下伐木聲,不砍木頭搞旅遊的轉型,多少人投來疑惑的目光,有的甚至背後罵娘。但馬朝洪不為所動,帶領一班人頂蚗ㄓO而上,在當地黨委、政府支持下,把養在深閨的瓦屋山,奉獻給了世人,把人生的理想,青春的夢想,留在瓦屋山上。如今,已經任職於省廳的馬朝洪先生,無論走到哪裡,提起瓦屋山,仍然如數家珍。陳國治原為護林股長,出任瓦屋山森林公園管理辦公室主任後,從瓦屋山旅遊線路的勘察到一些景點的命名,從瓦屋山道教文化的研究到大型旅遊活動的組織,他都積極投身其中。後出車禍因公不幸去世。可以說,陳國治先生是開發瓦屋山的積極響應者和支持者,把畢生的精力都獻給了瓦屋山。

我還想起了另一位同事鄭明全,那位瘦瘦的身材,臉上有一個大大的黑痣,鼻樑上戴茪@副黑邊眼鏡,看人時總是透出捉摸不定的眼光的大學生。鄭明全是學兩棲爬行動物學的專家,平時少言寡語,但對動物學非常熱愛。走進他的宿舍,滿屋瀰漫蚚臚籊,到處擺滿了動物標本。1999年的冬天,受一家科研單位的委託,鄭明全到瓦屋山大森林裡調研大熊貓的生活習性,那是一個大雪紛飛的日子,因為迷路,不幸犧牲在迷魂......

瓦屋山的景很美,林業工人的夢很多。當年在洪雅林場工作的近千名職工,經過大森林的洗禮,一部分人從瓦屋山出發,到各條戰線去追逐人生的夢想。如今,不管他們在什麼地方,最不能忘去的,是當初留在瓦屋山的夢想。

在瓦屋山居,我邂逅了昔日的同事羅利俊,這位當年瓦屋山旅遊戰線的骨幹,而今供職於縣瓦屋山投資有限公司,繼續從事生態旅遊工作。面對瓦屋山的變化,我們感慨萬千,憶起在瓦屋山工作的日子,我們是那麼的親切,那麼的投緣。

瓦屋山,放飛了林業工人五彩斑斕的夢想,而今,我帶茪@顆虔誠的赤子之心回來,能尋回昔日的夢麼?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