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園 > 正文

書若蜉蝣:荃錦坳.逢吉鄉.米埔

2019-09-07

■ 葉 輝

話說荃錦坳在元朗東南部,為大帽山西脊禾塘崗西坡上的山坳,元朗區與荃灣區以大帽山道為分界,故坳口在元朗;荃錦坳為荃錦公路最高點,約為海拔490公尺,荃錦坳以北山勢較陡峭,以南則較平緩,從荃錦坳沿荃錦公路北行可到達石崗村,南行則可到達川龍谷,沿大帽山道東行可上大帽山,沿麥理浩徑西行則可到達大欖涌。

荃錦坳原本並無明顯山坳地形,駐港英軍1951年為方便運送軍用車輛出入新界作防禦,新修築沿大帽山以西的山嶺與坳口連接石崗軍營軍用道路,在川龍以北地勢最高處的禾塘崗西坡一段開鑿約長300米缺口,降低車輛行駛坡度,高處坳口為「荃錦坳」。由於荃錦坳為麥理浩徑第八段與第九段連接點,為大帽山郊野公園與大欖郊野公園有公路直達海拔最高的入口,更有大帽山道直達香港最高峰的大帽山山頂,是登上大帽山頂難度最低的路線,亦有甲龍林徑、荃錦自然教育徑、大帽山遠足研習徑等多條不同難度的行山徑,而荃錦坳南面的川龍亦有現今香港罕有的傳統鄉村茶樓,故吸引大量遊客以荃錦坳為起點遊覽大帽山郊野公園或大欖郊野公園。

打石湖村為元朗八鄉原居民村落,居民主要為張氏與宋氏之客家人,百多年前由嘉應五華遷來寶安,最先於南大刀屻向西山坡牛牯角立村搭茅寮而居,其後人丁繁衍,耕地不足,宋張兩氏遂決定沿擔水坑舉村遷到打石湖新村,張氏更分支到八鄉河背附近大窩、蓮花地;另外,宋氏分支到位於蕉徑河谷附近現之蓮塘尾村定居,與同樣先祖兩百年前來自嘉應五華之長壢村魏氏客家村民隔雙魚河為毗鄰相望。

逢吉鄉在元朗區錦田的西北部,錦田河以北,元朗沙埔村,雞公嶺副峰南側與園山之間的谷地;逢吉與模範、榮基、華盛三村合組鄉事區域逢吉鄉,此鄉由1926年軍閥割據時期的桂系軍閥沈鴻英兵敗後流亡至港後所建立;沈鴻英死於1935年1月28日,1948年墓地遷至錦田南,墓園尚有多個較小墓碑;逢吉鄉在2009年被評為二級歷史建築。

牛潭尾又名攸潭美,在雞公嶺以北的峽谷中,區內由許多條非原居民村落組成,廣深港高速鐵路途經,有一行車路,名為牛潭尾路。

米埔一帶為蝦隻養殖場,朝鮮戰爭1950年爆發,港府將接壤土地劃為邊境禁區,包括米埔濕地,濕地自然生態環境並無任何保護;至1976英國加入《濕地公約》(拉姆薩爾公約),在1979年延伸至港,港府將米埔濕地列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自1983年管理米埔自然保護區,推出保育工作維持濕地,保護區有豐富動植物種,遍及濕地、魚塘、基圍、潮間帶泥灘、紅樹林、蘆葦叢及淡水池塘;上世紀90年代起,深圳后海灣沿岸工業發展,米埔濕地生態或受損害,其後羅湖地產興旺,發展商意識到深圳灣濕地的大自然景觀有助提升物業價值。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