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神州大地 > 正文

圓明園馬首驗身 揭一次鑄造成型

2019-11-17
■圓明園馬首銅像「體檢」報告顯示:材質為含微量鉛鋅的紅銅。圖為觀眾在參觀圓明園馬首銅像。 新華社■圓明園馬首銅像「體檢」報告顯示:材質為含微量鉛鋅的紅銅。圖為觀眾在參觀圓明園馬首銅像。 新華社

記者日前獲悉,圓明園馬首銅像「體檢」報告顯示:材質為含微量鉛鋅的紅銅。銅含量達到98%左右,含有1%左右的鉛,還含有一定量的鐵和鋅。馬首應為失蠟法一次鑄造成型,馬臉、馬頸塑膜的連接處,還用上了卯榫結構。 ■《北京日報》

「體檢」報告是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完成的。研究人員利用便攜式X熒光光譜儀、X光照相、可塑材料翻模顯微照相、相機微距拍照觀察等方法,對圓明園馬首銅像進行分析檢測,希望了解馬首的材質、鑄造工藝以及可能的用途等信息。

一體鑄造 鬃毛纖毫畢現

馬首「X光片」顯示,馬首除了頸部前下方可見數個鋦釘外,其他各個部位都無明顯的分鑄焊接痕跡,由此可知馬首係渾鑄而成,頸部和臉部以及眼睛、耳部、嘴和舌頭都應為一體鑄造。馬首頂部的鬃毛更是曲線流暢,纖毫畢現,下部可見一明顯的銅梗將一部分鬃毛撐起,造成懸空效果。但頂部鬃毛和馬首並無明顯分界,由此可知鬃毛和馬首也是整體一次性鑄造成型。據此判斷,整個馬首都是使用精密鑄造方法--失蠟法一次鑄造而成。

馬臉部為一空腔,直通馬嘴部,空腔後部有一不規則三角形孔洞,可與頸部連通,此孔洞邊緣部位極不規整,可能是在鑄造完成後用工具臨時破開,以便水能從頸部流入嘴內。

空腔唯一可見鉚釘(鋦釘)處位於頸部偏下處。X光照相顯示,該處明顯比馬首其他部位都厚。研究人員介紹,有可能是因為鑄造前蠟模即發生錯位,為防止鑄後引起表面開裂,鑄造前用銅鋦釘將蠟模開裂部分固定在一起,同時在內壁加補蠟層,從而使得鑄後壁厚增加,而表面紋飾不致被破壞。澆鑄後,鋦釘兩端被銅水包裹,在外部無法觀察到,表明鋦釘應是先於鑄造而被安放的。

為了研究馬臉部汗毛和頂部鬃毛的製作方式,研究人員進行了表面翻模的顯微觀察,採用可塑材料對臉部、耳部等翻模,然後在超景深顯微鏡下進行微痕觀察。

在對眼部細節翻模後,可以看出整體線條圓潤,翻模下凹而非凸起,且底部呈現圓弧而非三角,這表明臉部的細小毛髮也是鑄造出來的,而非刻畫形成。仔細觀察,線條並不連貫,且並不十分平行,與在蠟等柔性材料上刻畫效果類似,說明預先在蠟模等軟性材料上進行了雕刻,然後再鑄造成型。

手工製作 器物等級高

馬首頂部鬃毛也是如此,整體線條柔和圓潤,其中可見一凸起縱觀部分鬃毛。研究人員推測,可能是做蠟模時不小心所致,由於僅有1毫米左右長度,因此並未引起注意,這也說明蠟模是手工製作的,如此精細逼真製作,非皇家需求而不能達到。

耳部和臉部翻模亦整體線條十分柔和,但是出現了時斷時續的現象,說明製模材料一定是蠟類的柔性材料,而紋飾手法千變萬化,說明製模工匠的技藝精湛,顯示出器物的等級頗高。

研究人員還利用單反相機的微距功能對器物內壁細節進行了拍照觀察,內部觀察結果再次確證馬鬃毛是鑄造而成,鬃毛的分層現象清晰可見。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