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數近代的國學大師,不得不提王國維。王國維生於1877年,字靜安,又字伯隅,晚號觀堂,浙江杭州府海寧人。陳寅恪評價他的學術成就「幾若無涯岸之可望、轍跡之可尋」。
王國維與梁啟超、陳寅恪、趙元任號稱清華國學研究院的「四大導師」,在文學、美學、史學、哲學、金石學、甲骨文、考古學等領域成就卓著。他又精通英文、德文、日文,使他在研究宋元戲曲史時獨樹一幟,成為用西方文學原理批評中國舊文學的第一人。
王國維的著作,當以《人間詞話》聲名最響,其中談及文人修養的三個階段之一席話更是膾炙人口︰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奡M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恐晏、歐諸公所不許也。」
三種境界所引的三段詞,分別摘自晏殊、柳永、辛棄疾的詞章,後人常以此三種境界象徵奮鬥路上的心路歷程。第一境意思是要站得高,看得遠,在沒有花繁葉茂遮擋下,在廣闊視野中,望盡天涯,立下人生追求的理想目標。
接下來是下苦功夫,對所追求的理想堅執無悔,艱苦求索,是進入第二境。當你經多年努力也未見成果,經多次氣餒想放棄而又再堅持,這時候,新的發現或會突如其來,這便是第三境界。
《人間詞話》是王國維所著的一部文學批評著作。作於1908至1909年間,最初發表於《國粹學報》。王國維在接受了西洋美學思想洗禮後,以西洋美學觀點作古典詞學評論,見解獨特,表面上看,《人間詞話》與中國相襲已久之「詩話」、「詞話」一類作品之體例和格式並無明顯差別,實際上卻已初具理論體系。《人間詞話》不同於當時有影響的詞話,它如上文述及,提出了「境界」之說,此乃《人間詞話》一書的核心。
王國維不僅把它視為創作原則,也把它當作批評標準,論斷詩詞的演變,評價詞人的得失,作品的優劣,詞品的高低,均從境界出發,一詞境界既高,自有佳句。 ■蘋果 中學中文科教師
逢星期三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