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陽 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協會成員
日前,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香港教育高峰論壇上指出,香港年輕一代出現的問題,是教育被政治化的問題,政治問題不解決,更好的教育措施、更多的教育資源也難以扭轉局面。林鄭特首表示,香港國安法的頒布實施是香港從亂到治的轉機,希望也是讓教育回歸教育,讓學生的學習重回正軌的轉機。「讓我們攜手努力,培養青年人成為具國家觀念、香港情懷、國際視野,有素質的新一代。」特首的這句肺腑之言,道出了香港教育回歸正軌所必須的三個根本條件。
自去年6月起,「修例風波」引發的暴力違法事件不但令香港飽受創傷、法治受到衝擊,也再次讓不少人深感香港教育存在問題,香港年輕一代出現的問題主要是由於教育被「政治化」。
國家觀念是「素質」之根
社會上,一些媒體對歷史的錯誤描述,對政府和執法機構的肆意抹黑,都反映在教材、課堂教學、考試題目和學生的課外活動等諸多領域。誠如特首所言,政治問題不解決,再好的教育措施、再多的教育資源也難以扭轉局面。
解決教育的政治問題,歸根結底,就是要讓年輕一代從小樹立正確的國家觀念。首先,要加強香港學生對憲法、基本法,以及「一國兩制」的正確理解和認識,確立學生國民身份認同。在這一點上,特區政府教育局必須勇於承擔、勇於作為,在特區政府教育體系中主動作為,運用手中的資源和權力,刮骨療毒、剔除一切不利的因素,堅持從源頭上正確輸入,給學生創造更加合適的教育環境。特別是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要求每一間學校,都一定要講清講楚,來不得半點猶豫。二是要加緊教育頂層設計的優化。特別是如何在不同的課程堙A將「一國兩制」體現出來。這一點,應該借鑒世界各國的典型做法,通過不同的課程去一點一滴地滲透和滋養,培育學生的國家觀念、對國民身份的認同。
香港情懷是「素質」之魂
有國才有家,國家觀念的建立,與愛香港從來就不矛盾,更不對立和割裂。如何在建立國家觀念的同時,正確理解香港情懷,一直以來都是教育界在實施素質教育的痛點和難點。我認為,作為香港人,愛國家,愛城市,才能更好地自愛,這個邏輯應該貫穿於教育改革的始終。香港情懷,一定應該建立在三個基本點之上:一是「國家」是香港的強大後盾,有國才有家。香港情懷的根源,是家國情懷。這一點,是香港情懷的首要基礎。二是「國家好,香港好;香港好,國家更好」。這不是單純的感恩教育。要讓新一代尤其明白,香港的歷史新起點的「新」,正是在於同祖國不可割裂的血濃於水。三是要注重梳理和詮釋自近代以來的獅子山精神。香港人的自立自強、奮鬥打拚、務實團結,是香港情懷的重要組成。香港的教育界要將這一文化血脈的傳承作為香港情懷的重要舉措。
國際視野是「素質」之源
此外,香港教育管理部門應在現有基礎上繼續多措並舉全力支援學校,包括豐富課程內容、增加教育資源、為校長和教師提供專業發展課程、舉辦師生內地交流及全方位學習活動等。也要通過學校探訪、教師網絡及學習圈等各種管道,為學校提供專業支援和建議,並推廣學校的良好經驗。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香港的新一代,要想把香港建設成為「世界的東方之珠」,就必須要有能力帶領香港融入世界。這首先需要的就是「國際視野」。一是要識大勢。要明白什麼是世界的主流。從教育的具體執行上,就是要鼓勵學生全人發展,繼續投資教育及積極推動教育改革,使學生能夠做到「樂於學習,善於溝通,勇於承擔,敢於創新」。二是要重視人文素質的培養。長期以來,香港教育的優勢就在於不論以何種學科為發展志願的學生,都會受到較為全面的人文素質教育。這一點應該堅持。尤其是面對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挑戰,如何能夠使年輕一代做到「立足香港、胸懷祖國、面向世界」,需要培養更強大的適應能力和創意,並以此作為重要的文化質素,成為香港人的特性。必須努力保持並培育青少年的文化質素,才能幫助他們增強自信,成為走向全球的助推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