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曉陽
農曆七月初七夜晚,俗稱「七夕」,又稱「乞巧節」、「女兒節」、「少女節」,是傳說中隔荂u天河」的牛郎和織女在鵲橋上相會的日子,也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唐代詩人林傑的《乞巧》詩云:「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說的就是這種情況。古往今來,七夕之夜,無數詩人墨客仰望星空,揮筆詠嘆,寄託情懷,「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並在此宵中。」
七夕是良辰吉日,「煙霄微月淡長空,銀漢秋期萬古同。」因為心境不同、角度有別,文人們筆下的七夕風采各異,韻味悠長。
唐代詩人羅隱的《七夕》:「絡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歡笑設紅筵。應傾謝女珠璣篋,盡寫檀郎錦繡篇。香帳簇成排窈窕,金針穿罷拜嬋娟。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淡淡幾筆,錯落有致,為我們打開了一幅七夕聚宴祈禱、拜祭乞巧的民俗畫卷。
杜牧的《秋夕》:「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詩人通過描寫置身於如水月色的宮女百無聊賴地扑打螢火蟲、仰望牽牛織女星,以小見大,傳神地刻畫了失意宮女的孤寂生活和淒涼遭遇,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封建時代婦女的悲慘命運。
「他鄉逢七夕,旅館益羈愁。不見穿針婦,空懷故國樓。緒風初減熱,新月始臨秋。誰忍窺河漢,迢迢問鬥牛。」唐代詩人孟浩然在《他鄉七夕》中藉鵲橋會的故事抒發羈旅窮愁、去國懷鄉之感。
北宋豪放派詞人蘇軾的《菩薩蠻.七夕》:「風回仙馭雲開扇。更闌月墜星河轉。枕上夢魂驚。曉簷疏雨零。相逢雖草草。長共天難老。終不羨人間。人間日似年。」上片寫景,下片抒情,立意新巧,構思獨特。牛郎織女雖然一年只有一次相會時間,但終究比多煩惱的人間美好。「終不羨人間。人間日似年。」平實地道出了人生的深奧哲理,表達了夫妻團圓、永不分離的願望。
北宋婉約派代表詞人秦觀的《鵲橋仙》:「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此詞寫景、抒情與議論融為一體,敘寫「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相愛的神話故事,抒發了對庸常夫妻生活的鄙視和對超越時空的忠貞不渝愛情的讚頌之情,一反歷代「歡娛苦短」的傳統主題。「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是點睛之筆,驚世駭俗、振聾發聵,讀來蕩氣迴腸,感人肺腑,成為高度凝練的名言佳句。
清代詞人納蘭性德的《台城路.塞外七夕》、《鵲橋仙.七夕》分別淋漓盡致地表現了生離的痛苦、死別的悲哀,格調悽慘哀婉,讀來心情沉重,「恨人間、會少離多,萬古千秋今夕。」
「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如今的美好時代,人們思想解放,婚姻自由,你情我願,確認過眼神。物質豐富,交通便利,電話聯繫快捷,微信可以視頻,不必見字如面,不必「朝發夕至」,也不必「雲中誰寄錦書來」,真是莫大的幸福。當然,也難以體會古代戀人一年相聚一次的相思之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