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1月13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兩岸和平發展的路向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1-13]     我要評論

褚靜濤 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史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人類面臨著全球化大潮的衝擊,和平與發展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的最佳方式是通過和平協商,而非戰爭衝突。兩岸可以互相溝通,就削減台海的軍事力量展開磋商,以降低台海兩岸的緊張局勢,也可以減輕兩岸人民的經濟負擔。

 島內藍綠兩大陣營相繼提出以和平方式走向兩岸和解。在2004年台灣大選前,代表藍營參選的連戰就提出「台海和平路線圖」,第一階段,連戰在當選後就職前,在對等與尊嚴的前提下赴大陸進行「和平之旅」,要求大陸凍結並開始撤除瞄準台灣的導彈。第二階段,開展制度性對話,建立台海「空中安全走廊」。第三階段,擱置政治主權爭議,兩岸共同參與國際組織及活動。第四階段,促進經濟合作,簽訂類似「自由貿易協定」的條約,最終建立「兩岸共同市場」。第五階段,終止敵對狀態,簽訂「兩岸和平協議」。

 民進黨當局在拒不承認「九二共識」的前提下,設想過以「和平發展,自由選擇」作為大陸政策的訴求,擬成立「兩岸和平發展委員會」,草擬「兩岸和平發展綱領」。因頑固鼓吹「台獨」,這些設想未能成為現實。

大陸對台政策展現善意與包容

 大陸一直堅持和平統一祖國的大政方針。針對台灣島內的新情況、新變化,200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會見了國民黨主席連戰,共同發佈「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的新聞公報。其主要內容是:1、促進盡速恢復兩岸談判,共謀兩岸人民福祉。2、促進終止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建構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的架構。3、促進兩岸經濟全面交流,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機制,促進兩岸展開全面的經濟合作,建立密切的經貿合作關係。4、促進協商台灣民眾關心的參與國際活動的問題。5、建立黨對黨定期溝通平台。

 通過兩岸的共同努力,國共定期溝通平台正常運作;海協會與海基會重新恢復制度性商談;兩岸「三通」基本實現,準備商談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機制;關於台灣民眾參與國際活動的問題,大陸展現出善意與包容。「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的四項目標已經實現或正在落實中。「促進終止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建構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的架構」仍然未提上議事日程。

 兩岸唯一被雙方最高管理層認可的溝通管道是海協會與海基會的協商。因其民間性、經濟性、事務性、功能性的定位,在得到授權的情況下,可以商談兩岸經濟文化交流。而對於只有公權力介入才能商談的問題,如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結束兩岸敵對狀態、台灣民眾參與國際活動,以及商談簽訂兩岸和平協議等,兩會模式愛莫能助。在未來一段時間,兩岸展開平等政治談判已經是不容迴避。

 在紀念《告台灣同胞書》發表30周年座談會上,胡錦濤總書記再次呼籲,「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協商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構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框架。」兩岸要化干戈為玉帛,真正實現和平發展,必須簽訂「兩岸和平協議」。這樣才能長期共存共榮,即使兩岸的主政者發生變化,也具有相當的約束力,而非權宜之計。

建立台灣海峽的非軍事區

 1979年大陸首倡「三通」,經過30年的艱苦努力,「三通」才基本實現。兩岸和平協議從提案、協商,到簽訂、落實,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存在著許多不確定性,不會一帆風順。

 兩岸仍處於敵對狀態,雙方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台灣每年的軍購使廣大台胞背上了沉重的負擔。大陸堅持不放棄武力,是針對「台獨」勢力的。當然,兩岸若發生軍事衝突,大陸的導彈打到台灣,很難保證只打到「台獨」分子而不傷及無辜台胞。部分台胞對大陸部署大批導彈存有疑慮,也是可以理解的。目前雙方比較務實可行的方案是先舉行實現結束敵對狀態的談判,終結中國內戰。

 兩岸可以互相溝通,就削減台海的軍事力量展開磋商,以降低台海兩岸的緊張局勢,也可以減輕兩岸人民的經濟負擔。為避免誤判或擦槍走火,兩岸可以商討劃定軍事緩衝區,雙方戰鬥機、軍艦一般不得進入該區域,若必須進入則應事先告知對方。逐步建立台灣海峽的非軍事區,而不必再靠默契中的海峽中線來約束雙方的軍事行動。可以建立台海軍事安全諮商機制,雙方軍事演習等活動應通知對方,逐漸形成「海峽行為準則」。為了早日實現全面海上直航和空中直航,雙方應該建立台海「空中安全走廊」和「海上安全走廊」。如果以上目標能夠達成,可以為商談簽訂兩岸和平協議開個好頭。

相關新聞
兩岸和平發展的路向 (2009-01-13)
「跨過深圳河」的語言 (2009-01-13)
中美關係30年嬗變 (2009-01-13)
如何看待中學教育微調政策? (2009-01-13)
金融海嘯改寫世界秩序 (2009-01-13)
粵港澳合作新契機 (2009-01-12)
醫療事故停不了 員工問責須加強 (2009-01-12)
硬中更硬 軟中更軟的「胡六條」 (2009-01-12)
西方媒體令世界不安寧 (2009-01-12)
面對逆境 自我開解 (2009-01-12)
兩岸政治關係需要集思廣益 (2009-01-10)
家暴條例修訂應慎重 (2009-01-10)
中美關係的戰略發展方向 (2009-01-10)
購買美國國債是否划算? (2009-01-10)
台灣國際空間問題需法律先行 (2009-01-10)
兩岸政治談判的平等性 (2009-01-09)
創建「和諧社會的宗教論」 (2009-01-09)
社民連亂港之心不容得逞 (2009-01-09)
香港與中國東北部的共贏發展 (2009-01-09)
扁「二進宮」相關二名人 (2009-01-09)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