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淵滄博士 香港城市大學MBA課程主任
香港回歸後不久,正式推出母語教育政策,從此,語文教育問題就成了特區政府一個不斷受攻擊的問題,家長、學生、教師都成了磨心,都感到不高興。
家長學生不高興,因為他們認為唸英中比較有前途,大多數本地大學都以英文授課,中中畢業生中有多大機會能考入大學?
母語教育實際上不是特區政府成立後才拍板推行,而是港英時代,在彭定康的手上拍板的,但聰明的彭定康知道這是個炸彈,決定把引爆時間推到特區政府成立後才正式推行。
母語教育政策出現爭議
最早要求推廣母語教育的是一群教師,以教協為代表的教師,其中立法會議員張文光就是很落力的推行者。
但是,母語教育實實在在不受家長與學生的歡迎。
怎麼辦?只好一改再改,微調再微調,而所有的微調方向,實際上就是回復回歸前的情況,不再強迫某些學校辦中中。現在,更直接宣佈所有的中學不再分中中與英中。
理論上,這是會受家長與學生歡迎的,但是,各種各樣反對的聲音仍有,因為不分英中與中中的學校中仍然有中文班,因為的確有學生英文水平很差,沒能力唸英文班,於是有人又提出什麼擔心中文班的標籤作用,說白了,就是希望所有的班都自稱英文班,英文班實際上可以是用廣東話來上課的,人人扮鴕鳥,人人掛羊頭賣狗肉。
家長與學生們都喜歡英中,回歸前,香港的中學自由稱呼自己,有人自稱中中,有人自稱英中,但是自稱英中的學校中不少是掛羊頭賣狗肉的英中,學生英文水平不合格,連老師英文水平也不合格,大家上課講廣東話。
教育改革應從小學抓起
這是很自然的事,香港電視台講廣東話,電影、流行歌都是廣東話,立法會開會講廣東話,整個香港是個講廣東話的社會,每個小孩從小就講廣東話,根本就沒有多少講英語的機會,香港小學畢業生中有多少人達到可以講流利英語的水平?在香港,一般國際學校小學畢業的學生,英語水平已達到可以很流利交談的水平,但本地學校則辦不到,這也難怪有錢的家長喜歡送子女入國際學校。
因此,要真正解決香港語文教育問題,是應該從小學開始,在小學階段就加強英文的學習,增加講英語聽英語的機會,讓學生在小學階段就打好英文基礎,而不是等進入中學才惡補,太遲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