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仲偕
一場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嘯,全球各國皆為輸家。但輸家也有大小之分,過往的經濟強者如美國、英國等輸得很慘;相對沒輸得那麼嚴重的中國和印度,卻成為了今次的「贏家」。一場金融海嘯,把所有國家的國力重新排序。
美英深受金融海嘯衝擊
現時,差不多各個在國際舞台有影響力和已發展國家也面對不同程度的內患。美國是金融海嘯的源頭,內部經濟元氣大傷。未來兩年,新任聯邦政府的急務當然是處理前任留下來的經濟爛攤子。金融業、保險業、房地產業、製造業無一不飽受重挫,不少州份的政府如加州等,正面臨財困,等待聯邦政府的接濟。近日甚至有國際通訊社報道指,眼見三大車廠獲聯邦政府注資救命,美國色情事業大亨正游說華府撥款打救色情事業!可見,奧巴馬上台後,單是處理國內多隻求援之手已忙得頭昏腦脹。面對嚴峻的內患,相信國際政治舞台將不會是他的首選表演場地,而當美國在未來兩年自顧不暇,其影響力將會在國際間逐漸減弱。再說,新政府的錢從何來,怎樣可以在不扯高利率的情況下一扔萬億救市?國際市場遍地價廉物美的資產有待收購,哪個又會甘心購入大批美國國債?筆者相信,這將會是遲早令美國不得不向別國買帳的重要原因。
除了英美,其他金融海嘯的輸家還有過度依賴出口的國家:俄羅斯、委內瑞拉和伊朗出口石油、非洲和拉丁美洲出口日用商品,日本、台灣和韓國出口電子消費品。過去數十年,這些外向型的經濟都主要是依靠其廉價勞動力和天然資源,出口平價貨至歐美等地來支持經濟。當英美等習慣消費的國家再無錢消費,作為產品供應者的,當然也深受其害。
相反,德國人的文化相對較少以借貸消費,加上其一流基建和優質的高科技製造業,仍具備穩健的金融體系的德國或許在這場金融海嘯中「輸少當贏」。未來,當在一眾其他歐洲國家也須解決政府財赤和其私人市場的信貸問題,德國在歐洲大陸的影響力將會相對提升。
亞洲方面,縱然中國和印度在過去同樣依靠大量出口和歐美直接投資維持經濟,但兩政府坐擁巨額儲備,內部消費力依然強勁。儘管出口和外來投資會轉趨疲弱,但單靠內需應該可以維持穩定的經濟增長。印度方面,只要在未來不與巴基斯坦糾纏在國土邊境等政治角力,專注發展其冒起的金融和科技工業,在其他歐美國家正「固本培元」之際,其國力將大大提升。
中印或率先實現經濟復甦
過去十年,中國每年維持近9%-10%的高速經濟增長。未來兩年此情景或許不復再,但每年約5%-6%的增長總能達到。而中國要面對的問題是,國內貧窮問題向來嚴重,金融海嘯又令過去大批為外資吸納的民工失業;內地企業在歐美金融市場的投資同樣因金融海嘯而有大額損失。如何有秩序地協助大批民工重投勞動市場?如何協助內地製造業渡過出口放緩的難關?這些都是當前中國在金融海嘯下的難題。
但無論如何,中國及印度受金融海嘯下所受的影響較歐美已發展國家為小。若兩國的政策得宜,將可以進一步改變世界的東西方平衡,改寫世界新秩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