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3月21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新聞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8影響世界華人大獎獲獎人物介紹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3-21]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頒獎典禮舉行日期:2009年3月28日

地點:中國北京大學世紀大講堂

征空英雄「神七」太空人團隊

 不能只看到鮮花、掌聲,要看到在鮮花和掌聲背後的艱辛和挑戰。

 2008年的金秋,北京時間9月25日晚,搭載著3名宇航員—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的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9月27日16點43分24秒,翟志剛在太空邁出第一步,將中國人的足跡首次留在了無垠的太空,他手中揮舞著的,是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注定成為歷史上的永恆!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三位太空人在太空的身影是2008年的焦點和亮點,他們成就的不僅僅是一次成功的太空飛行、太空漫步,更是中華兒女的自信和夢想,他們實現了中國人自古以來的飛天夢想。

堅持理想終圓航天夢

 據悉,早在「神五」上天的時候,翟志剛就曾入選「神五」梯隊;三個人也都曾入選「神六」梯隊。儘管前兩次最終都沒有執行任務,但是,三個人都不曾放棄,繼續堅持著飛上太空的理想和信念,並在艱苦的訓練中磨練自己。到「神七」問天,三個人的夢想終於成真,實現了自己作為太空人的最高理想,並為祖國和人民帶來了成功太空漫步的捷報!

 「神七」成功飛天之後,在國人特別是青少年中,引發了新一輪的科普熱潮,很多青少年以「神七」太空人為偶像,立志長大要當太空人。對於青少年對航太的熱情,結合自己十幾年的太空人的生活經歷,三位太空人也談了自己真切的感受和指導性的建議。

籲青少年努力鍛煉學習

 景海鵬說,「當一名優秀的太空人,首先要對太空人這個職業有了解,有心理準備,不能只看到鮮花、掌聲,要看到在鮮花和掌聲背後的艱辛和挑戰。要知道太空人是高風險、具有挑戰性的職業。」此外,「就是要立志,從小就要立下遠大志向,有夢想,並且熱愛它,百分之百地投入,要心甘情願地為它付出一切,甚至生命。」

 劉伯明說,對於中小學生來說,當務之急,是要刻苦學習,鍛煉身體,對於自己的理想,要堅定,不要輕易動搖。要相信自己,自己的理想一定能夠實現。

 翟志剛說,成為太空人,對於自己來說,有偶然也有必然,要在機遇來臨的時候抓住它,靠的是平時的積累、學習和鍛煉。

 對於獲得此次「2008影響世界華人大獎」,三位太空人也表示,感謝所有華人對自己團隊成績的肯定,並表示將不辜負全球華人的殷切期望,會在今後的工作中一如既往,不負眾望,爭取創造更大的輝煌,為祖國的航太事業再立新功。

高尚集體 中國援非醫療隊

 手術室內經常漫天飛舞著綠豆蠅,醫護人員除了要手拿手術刀,還得舉著蒼蠅拍清理手術室內這些「來之不盡,打之不絕」的不速之客。

 自1963年4月中國政府向阿爾及利亞派出第一支醫療隊至今,中國援非醫療隊已經向非洲45個國家派出1.6萬人次的醫療隊員,使2.6億非洲人民得到了來自遙遠中國的無償醫療援助。

 中國援非醫療隊實踐了醫者對職業和人類生命的神聖承諾,更用愛澆鑄起友誼的橋樑,向非洲乃至全世界展示了華人「愛和平,負責任」的大國民形象。最近,這個高尚的集體榮獲「2008年影響世界華人大獎」。

藥械匱乏衛生條件惡劣

 援外醫療隊在缺醫少藥的非洲國家工作,條件非常艱苦,往往面臨著藥械匱乏、氣候炎熱、衛生條件惡劣等諸多困難。現代醫學要求手術過程必須處於無菌環境,以免病人出現感染。然而,在中國援非醫療隊所到的國家和地區,根本不具備現代的醫療條件。在醫療隊援助的幾內亞最大的醫院—亞斯汀醫院,手術室內經常漫天飛舞著綠豆蠅,醫護人員除了要手拿手術刀,還得舉著蒼蠅拍清理手術室內這些「來之不盡,打之不絕」的不速之客。

 中國援非醫療隊所到之處,往往是只有一張辦公桌、一張紙,許多地方最先進的設備就是一台X光機,連心電圖儀也沒有,內科醫生只能借助聽診器和血壓計看病。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援非醫療隊員克服醫療環境差、藥品短缺等困難,為當地民眾提供醫療服務。在很多地區,中國醫療隊都是當地的主要醫療力量。

47名醫療人員在非殉職

 中國衛生部國際合作司副司長王立基介紹說,中國醫療隊在受援國成功地開展心臟手術、巨大腫瘤摘除、斷肢再植等高難度醫療技術服務,救治了許多生命垂危的病人。

 在治病救人的同時,中國醫療隊還盡自己所能,幫助受援國培養和提高當地醫務人員的技術水平和醫療能力。據統計,中國醫療隊已經累計為受援國培訓初、中級醫務人員3,000多人,臨床醫護人員數萬人次,為非洲受援國建立起一定規模的醫療隊伍。

 王立基副司長說:「感謝全球華人把這份榮譽頒給中國援非醫療隊,這座獎盃是對16,000名中國援非醫療隊員的肯定。捧著這份大獎的同時,我們也永遠不會忘記,在艱苦的生活和工作條件下,47位優秀醫務工作者,因疾病、工傷、意外事故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永遠地留在了非洲那片熱土之上。」

華人慈善家李連杰

 每人每天捐1塊錢、聯結成1個大家庭、幫助更多人。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佛家偈語揭示了這樣一種貫穿東西方文化的普世價值—一切眾生皆應慈悲。「每1個人+每1個月+每1元=1個大家庭」,李連杰倡導「壹基金 壹家人」的全球公益理念在冥冥之中與這種慈善普世價值觀暗合。公益不分高低貴賤,一元錢同樣可以創造一個真善美的世界,慈善家李連杰的一切,從「壹」開始。

息影一年專注慈善事業

 捧獲「2008影響世界華人大獎」,李連杰的身份是華人慈善家。「很高興能夠得到這個獎。每一個人在社會裡都有很多不同的身份,面對不同的人群,在不同的場合,身份是不同的。演戲是我的職業,而公益慈善是我終身的事業。當我知道是因為在公共事務領域所作出的努力而得獎,就更加感覺到這個獎項的珍貴。」

 2008年,李連杰宣佈息影一年,專心慈善事業。「其實一開始並沒有刻意的做這種計劃。只是在做事的過程中,發現有太多人需要幫助,太多的事情要做,而時間又太少。剛剛起步的壹基金,有很多事情需要專心、專注。」

 李連杰於2007年成立了「壹基金」,基金的主旨當然是慈善,用李連杰的話形象地說,就是「每人每天捐1塊錢、聯結成1個大家庭、幫助更多人」。

 有人估算過,李連杰息影一年,片酬損失不低於1億元人民幣。而不久前公佈的《壹基金2008年度財務管理報告》顯示,在這一年中,他和壹基金一共籌得131,305,491元的慈善捐贈。

冀讓慈善產生經濟價值

 不僅要倡導全新的慈善理念,李連杰還想給中國慈善事業帶來一次革命,他希望讓慈善本身產生經濟價值。壹基金不再只是做化緣的和尚,還想當紅娘。在企業和各類NGO之間,促成「婚姻」,形成合力。用李連杰的話說,以壹基金為主導,「打通產業鏈」。並且胸懷天下,未來不僅局限在中國,中東、非洲等地區無不在壹基金的關注之下。

 2008年底,壹基金策劃組織了首屆中國全球公益慈善論壇,為政府、企業、NGO組織、媒體、志願者等各方面提供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開闊的交流渠道和資源整合平台。

 李連杰希望全球公益慈善論壇能夠一年年辦下去,「把國際上的先進公益慈善事業的經驗引進來,同時把我們中國的好的組織介紹出去,與國際接軌。我希望能通過這樣的活動,把中國的公益慈善理念輸出給全世界。」

美籍華裔科學家潘忠禮

 在科學交流過程中,並不光是技術上的交流,了解雙方(中美)的需要、文化和溝通都非常重要,我的雙重身份,對這起著很大的作用。

 在美國農業科學領域創出驕人成就的美籍華裔科學家潘忠禮,最近榮獲「2008年影響世界華人大獎」。現職美國農業部西部研究中心研究員、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生物和農業工程學教授的潘忠禮表示,作為華人,能夠有機會獲得影響世界華人大獎,在祖國的土地上領獎,感到特別榮幸,他說︰「這個獎不僅僅是頒給我個人的,也是對在美華人對科學技術的發展及整個社會貢獻的肯定。」

曾獲多項美國科學大獎

 47歲的潘忠禮來自黑龍江省綏化市,東北農業大學碩士畢業後,於1988年留學到美國至今。由於在研究食品健康、安全以及食品保鮮技術領域的傑出成就,潘忠禮曾連續獲得多項美國科學大獎。2008年,經過層層選拔,潘忠禮獲得美國青年科學家總統獎。

 設立於1996年的美國青年科學家總統獎,是美國科學和工程學領域的最高榮譽。潘忠禮是他所在的領域首位獲得殊榮的華裔科學家。

 潘忠禮獲獎的主要科技成就是食品保存技術方面的創新。根據他研究創新的工程手段大大提高了農產品加工處理的增值水平,改進了食品的安全和質量。運用創新的科學研究方法研發了具有節約能源,高效,和無污染的食品加工新技術。

呼籲關注中國農村孩子

 潘忠禮成長在中國,生活工作在美國,而過去廿餘年,他經常在中美兩邊走,應邀出席參與中國重要的科研活動,他認為自己有著美籍、華裔雙重身份,在促進兩國科研工作上發揮到一定的作用︰「在科學交流過程中,並不光是技術上的交流,了解雙方的需要、文化和溝通都非常重要,我的雙重身份,對這起著很大的作用。中國還是一個農業大國,應該還有很多的事要做,這樣一個獎項(影響世界華人大獎)對我是一個鼓勵。」

 出身中國農村的潘忠禮,更希望藉著這次獲獎呼籲大眾對中國農村孩子的關注︰「從我個人的背景講,這個獎更有特殊的含義。因為我長在農村,當我高中畢業的時候,真的不知道大學會是一個什麼樣子,也沒有想到會上大學,到今天這樣一個情況,所以我也呼籲大家對於邊遠地區和農村的孩子們給予更多的關注,只要我們能多給他們一些條件,我想他們將來一定會對社會,對科學技術做出更大的貢獻。」

聯合主辦媒體:北京青年報社、中國新聞社、明報企業、南方報業傳媒集團、鳳凰衛視及鳳凰網、新浪網、星洲日報、新加坡聯合早報、世界日報(北美)、香港文匯報、亞洲週刊、歐洲時報、美國僑報

特別主辦機構:北京大學

相關新聞
外交翻譯官架起「語言橋樑」讓世界傾聽中國 (2009-03-21) (圖)
2008影響世界華人大獎獲獎人物介紹 (2009-03-21) (圖)
朝鮮族傳統婚禮: 能歌善舞喜慶婚 尊老感恩顯大愛 (2009-03-19) (圖)
內地山寨旋風 顛覆品牌商業 (2009-03-17) (圖)
非法村巴海嘯「翻生」生意淡明搶巴士客 (2009-03-16) (圖)
世界因你而美麗 影響世界華人盛典 (2009-03-16) (圖)
回歸禮儀關國體 中英執著一秒鐘 (2009-03-14) (圖)
振興經濟抗危機 中國模式受熱捧 (2009-03-13) (圖)
囚徒煙王種善果 業界呼喚特赦令 (2009-03-11) (圖)
長三角台企轉型 聯手內企拓內銷 (2009-03-08) (圖)
中國禮賓官 禮儀之邦的幕後英雄 (2009-03-07) (圖)
林樹森 貴廣高速通道 打通泛珠經脈 (2009-03-05) (圖)
溫總救助癌童 引發愛心風暴 (2009-03-02) (圖)
海嘯下的民工系列之五 (2009-03-01) (圖)
山東「陽具石」群揭父系氏族奧秘 (2009-03-01) (圖)
每遇災變領事現 港澳台胞最貼心 (2009-02-28) (圖)
海嘯下的民工系列之四 (2009-02-28) (圖)
嗜賭敗家業 浙商隕落多 (2009-02-27) (圖)
海嘯下的民工系列之三 (2009-02-27) (圖)
三股民工潮匯聚 260萬無業民困粵 (2009-02-26)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新聞專題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