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4月16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公眾人物應注意言行後果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4-16]     我要評論

梁美芬 立法會議員

 如果民主的路會被人與「講粗口」、粗鄙、打人掛鉤,大家不講道理、完全綑綁式投票、在議會內的發言毫無質素,內容枯燥乏味無水平,那我們的立法會就真的會被形容為「垃圾會」。近期的民調指市民對立法會的期望跌到「百分之二十」,這是每一位同事也應反省的。

 最近,議事堂內社民連幾位議員講粗口事件,已引起社會人士廣泛關注,筆者和許多立法會的同事都收到社會各界的書信和電郵,希望立法會各同事能採取更積極的措施,令立法會這種粗鄙的文化不會再進一步惡化。

 筆者任教大學的不少同事,特別是一些關心時事的同事,亦都多次跟我講,希望立法會要有人為事件「出聲」,他們奇怪議會內有議員選擇使用最粗鄙、最激進的方式去表達他們意見和對政府的不滿,這情況在其他國家和地區也曾出現,例如:台灣、意大利等,但在議會內部分議員竟然對這些行徑完全沒有批評。

不要台式議會文化

 台灣議會在90年代第一個使用激進方式的,是朱高正先生,他以「打到出血」的方式來引來傳媒注意,從而撈取選票;這種文化一直發展下去,直至綠營當權後,不時我們在電視看到台灣議會內,有女議員以高跟鞋擲政敵,或如日本般,有議員要拿竹拿棍到議會開會,這種情況,絕非香港應走的路。

 香港是一個獨特的地方,中西文化結合,我們受到英國文化很深的影響,雖然筆者不贊同盲木崇拜英國人的思想,不會認為所有英國議會的東西也應該引入,不過,我們應該去蕪存菁,英國議會文化有其優點,我們可以將其深化,讓香港的議會能發展中西文化結合的優點。

 如果民主的路會被人與「講粗口」、粗鄙、打人掛鉤,大家不講道理、完全綑綁式投票、在議會內的發言毫無質素,內容枯燥乏味無水平,那我們的立法會就真的會被形容為「垃圾會」。近期的民調指市民對立法會的期望跌到「百分之二十」,這是每一位同事也應反省的。

 除議員在外,傳媒亦應為此事好好反省。因為傳媒正正被這種粗鄙文化吸引,所以無論任何重要的議案,哪一位議員有何等精彩的演說,都不及三位社民連同事粗鄙表達方式吸引,如果這樣下去,其他議員也可能被迫選擇以這種方式表達自己,以免被傳媒忽略,這就是台灣的議會和政治文化走到今天地步的一個原因。

關鍵在訊息

 梁國雄議員曾與主席爭論何謂粗口,爭論了好幾分鐘,亦繼續用各種語言的諧音來表達「在議會講粗口」的效果。我認為,這些是不必要的討論,什麼是「非議會語言」,主席應該果斷作出裁決。現在大部分議員都已給主席授權,希望他能更有效、更果斷地去整頓立法會文化,根本不需要列出長長的清單界定什麼是粗口。如果立法會這樣做,只會令到整個社會充斥著「何謂粗口」的討論,令到年青人更加雀躍地講粗口,而且令到他們覺得講粗口才可引起大眾注意,給社會帶來極錯誤的訊息。

 同樣,在四月一日香港電台回應筆者所寫的《討論家暴條例不可有「言論霸權」》文章時,指主持人並沒有說出「圍剿」字眼,亦沒有「呼籲」人們上街和包圍教會;我明白港台的難處,亦相信主持當日的說法並非原來安排。事實上,筆者作為聽眾,是清晰地得到這樣的訊息,主持人是非常輕率地對一件事情表示支持,並且說他也會「參加」遊行,切切實實令我感受到主持人正「鼓勵」年青人去圍剿教會。至於什麼才算是「圍剿」及「呼籲」,則是見仁見智的問題。

 正如有些參加當天示威的人士向傳媒形容這是「圍剿教會」行動,有些人只認為這是一般的抗議示威,而我得到的訊息是,當天許多遊行人士,包括一些十三、四歲的年青人包圍教會,這就是給公眾的訊息,這個問題與議會內的粗口事件類似;一個人說話時的態度與處境,及發出的訊息是什麼才是最重要。正如主持人如非有這樣的訊息,公眾便不會有這樣的感覺,他雖然沒有用上「圍剿」、「呼籲」等詞語,但不等於他所表達的訊息並沒有達到「圍剿」和「呼籲」的效果,這確實影響了聽眾(特別是年青人)對事情的取態和看法。

 筆者十分感謝香港電台對事情的重視,同時,我無意和港台在文字上糾纏他們究竟用了甚麼字眼,但主持當天給我的訊息便是如此。今天,我絕對是出於善意提出這些問題,希望香港電台和立法會同事一起深思,我們說一句說話,並不在於那一、兩個字,而是帶出來的訊息才是關鍵。

相關新聞
禮崩樂壞的世界 (2009-04-16)
公眾人物應注意言行後果 (2009-04-16)
泰國亂局的背後 (2009-04-16)
香港節能之路任重道遠 (2009-04-16)
競爭決定金融前途 (2009-04-16)
粗言議會形象傳到新加坡 (2009-04-16)
謹向失業青年進言 (2009-04-16)
溫總理鼓勵香港迎接挑戰 (2009-04-15)
既生「薩」何生「奧」? (2009-04-15)
蔣經國的資產與神話 (2009-04-15)
華盛頓自砍美元「搖錢樹」 (2009-04-15)
「不進則退」含義深遠 (2009-04-15)
香港不進則退 發展著眼長遠 (2009-04-15)
香港超越國際人權標準 (2009-04-15)
救市分兩步 預算先通過 (2009-04-15)
泰式「街頭民主」的無奈 (2009-04-15)
追思經國先生之義 (2009-04-15)
規範漢字事在必行 (2009-04-15)
清醒認識香港優勢和不足 (2009-04-14)
抓穩香港優勢 迎上海競爭 (2009-04-14)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