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4月15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香港不進則退 發展著眼長遠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4-15]     我要評論

楊志紅 廣東社團總會副主席 港區省級政協委員聯誼會婦委會主任

 香港如何著眼長遠,化危為機,需要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拿出勇氣和智慧,在推動粵港澳經濟一體化進程中,以新的思維和新的心態實現互利三贏。香港要把應對危機與著眼長遠結合起來,就不能「一本通書讀到老」,在世界經濟格局丕變情況下,香港再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必須著眼長遠,標本兼治。

 溫家寶總理在泰國接受香港傳媒訪問時,以四字錦囊「不進則退」提醒香港面臨競爭,要在競爭中保持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他又希望香港努力探尋新的經濟增長點,發展好金融服務、貿易物流、旅遊觀光、醫療衛生、科技教育及高新技術等六大產業。溫總理的話,體現了中央對香港鞏固金融中心地位和實現產業多元化的殷切期待。

 國務院上月底正式通過要在2020年把上海打造成國際金融中心,香港會否被取代備受本港各界關注。溫總理指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不是靠確定,而是靠市場競爭。其實,香港和上海歷史的變遷,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我們不妨回顧一下過去歷史。在上世紀三十年代,上海成為世界五大城市之一,其餘的有倫敦、紐約、巴黎、柏林。上海曾是遠東金融中心和中國經濟中心。1949年前內地歷經軍閥混戰、抗日戰爭直到國共內戰,上海成為全國的避難所,造成當時上海的繁榮。上世紀五十年代後,香港逐漸取代了上海昔日的地位,南下的人才和錢財建立起香港的製造業,內地改革開放以來,香港更憑借內地廣闊的經濟腹地,造就了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發揮制度優勢 抓住人民幣機遇

 但香港金融中心地位「不進則退」,面臨上海競爭。上海在內地的輻射更為深廣,一旦人民幣資本項目徹底放開,上海將可以給境內外人士提供所有的金融服務。國務院意見給出的人民幣國際化的時間是2020年,距今還有12年時間。香港要保持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必須利用12年的時間差,檢討不足,充分發揮法治、制度和國際聯繫等優勢,抓住人民幣結算的歷史機遇,鞏固和發展香港金融中心的優勢。

 而且,香港經濟要保持可持續發展,光靠金融業一枝獨秀明顯不夠,溫總理希望香港發展好六大產業,與行政長官曾蔭權早前提出的六大產業,有接近之處。特首曾蔭權早前公佈政府會對六大產業,包括檢測驗證、醫療服務、創新科技、文化創意產業、環保產業及教育服務作出研究,發展為香港新的龍頭產業。溫總理鼓勵說,在以國際金融中心作為經濟發展重要基礎的同時,可以努力去探尋其他新的經濟增長點:「我注意到特區政府最近提出六大產業,其實六大產業也好,將來也許還有新的發展,都是為了探索與發展香港新的經濟增長點。」

 有意見批評特首研究發展六大產業屬「炒冷飯」之作。我認為這屬於偏頗之見,沒有看到曾蔭權是將應對危機與著眼長遠結合起來。六大行業雖然並非新生行業,但在金融海嘯下「舊事重提」,而且曾蔭權表示政府稍後在政策上對六大行業進行配合,包括土地、資金、人才等方面的配合。我認為這是回歸11年來,政府第一次明確放棄「不會特別資助某一特定行業」,是在應對危機時著眼長遠,既重視香港走出金融海嘯困境,也重視香港走出產業單一化的長遠困境。

 過去,特區政府也多次提及重點發展創新科技、醫療、中藥、教育等,但總的來說並不理想。這有兩個原因:一是特區政府並沒有足夠的危機感和迫切性發展有關產業,而是抱持「等運到」的心態,即等待危機過後經濟自然而然就會重新興旺起來;二是政府過往一直奉行「積極不干預」政策,拒絕支持任何一個行業,由於缺乏土地、資金、人才等方面的配合,香港新的經濟增長點一直難以出現,經濟轉型和產業多元化舉步維艱。

落實六大產業 創造就業機會

 「積極不干預」政策和「等運到」心態,雖然能僥倖契合過去全球「金融泡沫經濟」的興衰起跌,但畢竟是短視的,令香港錯失了實現產業多元化的良機。金融海嘯戳破了全球「金融泡沫經濟」,亞洲開發銀行3月9日發表報告說,金融危機使全球金融資產在去年一年中蒸發50萬億美元,相當於全球經濟一年的GDP。金融泡沫破裂後,今後全球金融業再不可能維持高槓桿與衍生工具泛濫的經營模式,用一美元做數百美元生意的倒金字塔「超高增值」盈利狀況,也難得重現。因此,香港今後很難只靠金融業來養活700萬港人。

 國家副主席習近平1月訪問澳門時指出,澳門要著眼長遠,化危為機,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這對香港也有啟發和指導意義。香港如何著眼長遠,化危為機,需要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拿出勇氣和智慧,在推動粵港澳經濟一體化進程中,以新的思維和新的心態實現互利三贏。香港要把應對危機與著眼長遠結合起來,就不能「一本通書(輸)讀到老」,那真的會在激烈的競爭中輸掉。在世界經濟格局丕變情況下,香港再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必須著眼長遠,標本兼治。

 六大產業中,教育及醫療已成功建立品牌,可進一步拓展高等教育和優質醫療服務;創新科技中,生物科技和通訊科技發展潛力最大;創意產業中,香港電影加強與內地合作,亦可重拾東方荷里活美譽。教育與科技、創意產業,可以互相配合發展。盡快落實發展六大產業,可以源源不絕創造就業機會,刺激本港經濟重拾升軌,這比只依賴4000億元儲備對抗金融海嘯,是挽救香港經濟的更佳良方。

相關新聞
溫總理鼓勵香港迎接挑戰 (2009-04-15)
既生「薩」何生「奧」? (2009-04-15)
蔣經國的資產與神話 (2009-04-15)
華盛頓自砍美元「搖錢樹」 (2009-04-15)
「不進則退」含義深遠 (2009-04-15)
香港不進則退 發展著眼長遠 (2009-04-15)
香港超越國際人權標準 (2009-04-15)
救市分兩步 預算先通過 (2009-04-15)
泰式「街頭民主」的無奈 (2009-04-15)
追思經國先生之義 (2009-04-15)
規範漢字事在必行 (2009-04-15)
清醒認識香港優勢和不足 (2009-04-14)
抓穩香港優勢 迎上海競爭 (2009-04-14)
G20峰會後的全球貿易 (2009-04-14)
電盈私有化應妥善處理 (2009-04-14)
泰國動亂帶出的疑惑 (2009-04-14)
美國防為何轉變 (2009-04-14)
提升海權意識 維護中國海權 (2009-04-13)
當局應發千元教科書津貼 (2009-04-13)
改進香港金融監管機制 (2009-04-13)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