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勳 經濟分析師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日前宣佈,約有290萬香港市民參與了上月底的「地球一小時」熄燈行動。當天,香港1800多座大廈、600多家公司和160所學校一齊熄燈支持環保。這樣的成績來之不易,說明港人的節能意識正逐步增強,社會日益關注氣候變化,而大家已做好準備採取實際行動,共同對抗氣候變化這個地球的重大威脅。
當然,香港節能之路仍然漫長。據「地球之友」調查發現,過去十年,港人的人均用電量、用水量及廢物製造量都增加,比人口增長還快,顯示香港是高消耗、高浪費及高污染的「三高城市」。回歸十年來,香港空氣品質最令人失望,由1997年每9天出現1天低能見度,增加至2006年每3天就出現1天。
在筆者看來,香港節能還需從以下方面的工作進一步下工夫。
首先,提高公眾節能意識。一直以來,人們沒有充分認識節能工作在創建人類和諧社會中是多麼重要,同時對節能的基本知識也缺乏深刻的了解。據一項調查顯示,由於香港市民節電意識薄弱,每年浪費8億多度電,多付近8億港元電費,佔整體電費支出約一成。調查還發現,六成受訪者表示會將「電視機當收音機」;四成多受訪者少用或不用節能燈泡;近三成受訪者離開房間時不關燈;兩成受訪者經常寧願加穿衣服或蓋被,也不願調高空調溫度。
其次,完善法律約束。節能涉及政府多個部門,單靠哪一個部門都很難實施,應有相應的職能部門牽頭,加大協調力度,制定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規和行政監管體系,強制各方利益主體必須積極參與節能,並組成有力的監管機構。
第三,擁有行之有效的節能技術。節能需要強有力的技術支撐體系,這是它的一個重要特點。目前內地及香港節能技術支撐比較薄弱,與國際比相對落後。我們不少的所謂「創新」,實際上是在表皮包裝上下了不少功夫,著力點沒放在內在品質的提高上,甚至生搬硬套、東拼西湊一些概念性的東西,缺乏技術支撐,結果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的狀況沒有根本性改變,治標不治本,必須全面檢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