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智新
泰國儘管早在1932年就初步確立了君主立憲制度,但其後60年文人政府短命、軍事政變頻繁,始終沒有擺脫軍事干政的陰影。直至1992年,泰國才真正確立起西方意義上的民主憲政,包括普選制、文官執政、政黨政治等制度設計。
從那至今的17年間,泰國政治除了延續以往政變頻繁、軍人干政、王權出位等基本特點外,又多了一個更為引人矚目的標籤:街頭政治。
街頭政治如火如荼
2006年9月,泰國軍方發動不流血政變,推翻了被指控「貪腐」和「濫用職權」的前總理他信。這一政變就有濃厚的「街頭政治」背景。此後,他信雖然流亡海外,但泰國國內支持他和擁護他的街頭政治愈演愈烈。2008年5月起,反對派「人民民主聯盟」(民盟)組成的「紅衫軍」發動持續數月的街頭抗議,期間導致支持他信的總理沙馬下台。
隨後上台的總理頌猜是他信的妹夫、人民力量黨副主席,仍然面臨街頭政治的強大壓力,不過,這一次街頭反對派主打色變成了黃色。「黃衫軍」的持續示威抗議最終導致頌猜下台,現任總理阿披實上台執政。
有了軍隊和王室支持的阿披實仍未能躲過街頭政治的壓力,從上月26日起,支持他信的街頭力量反獨裁民主聯盟(反獨聯)這一次也穿上「紅衫」,以阿披實政府獨裁勢力為由,要求其辭職並重新舉行議會選舉。「紅衫軍」不僅如法炮製「黃衫軍」的做法,在泰國首都曼谷發起上十萬人包圍國會,還組織衝擊此次東盟系列峰會主辦地,最終迫使泰當局取消這次峰會。
面對有數量上和裝備上都佔有絕對優勢的泰國陸海空軍隊、警察,僅數百人的「紅衫軍」此次能成功地讓精心籌備的東盟峰會夭折,現實原因就是阿披實當局出於前車之鑒,不敢對示威者採取果斷強硬措施;以往街頭政治中無論參與者甚或組織者都安然無恙甚至雞犬升天的例子,更給了街頭民主組織者們有恃無恐的無限信心。
參與革命貽害無窮
當然,泰國「街頭民主」如火如荼,行政當局對其進退失據、束手無策,還有泰國王室、軍方以及政商集團之間複雜利益糾葛的原因,但更為深層的原因則在於政府權威缺失和「參與革命」。
去年年底去世的美國知名政治學家亨廷頓,曾經在他那本膾炙人口的名著《變革社會中的政治秩序》中提到:「人類可以無自由而有秩序,但不能無秩序而有自由。必須先有權威,然後才能對它加以限制。」泰國的憲政權威尚未確立,政治制度化水平遠未提高到政黨政治所需的程度,但政治參與的閘門卻倉促打開,民眾政治參與的熱情瞬間迸發,這種無序的「參與革命」最終導致其陷入惡性循環式的政壇亂象。
被「紅衫軍」打停的東盟峰會終歸會很快重啟,東盟與中日韓合作應對經濟金融危機的步伐更不會由此止步,但泰式「街頭民主」給泰國以及東盟帶來的尷尬無奈,卻絕非短期內所能改變。被「街頭民主」推上前台的阿披實,又該如何應對「街頭民主」的強大威力,我們且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