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09年6月17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女羽單打王周蜜 香港打球很享受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6-17]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截稿後,又傳來佳訊,周蜜在剛結束的新加坡公開賽奪冠也是她09年拿到的第一面金牌。

——優才系列(四)

文:梁小島 攝:黃納禧  資料圖片

 「現在到了(運動員生涯)後期,我才真的覺得羽毛球很有趣,打球是一種享受,我不再被迫去打球了。 」前中國羽毛球第一女單、今年30歲的周蜜,對專訪記者這樣概括她加入香港羽毛球隊的生活。

 香港羽毛球隊總教練陳智才,形容2006年通過香港入境處「優才引進計劃」剛進港隊的周蜜,是下午四五點鐘的太陽,「她的膝蓋和腿傷很嚴重,醫生甚至說她不適合再打球了。」然而,2008年,這個傍晚的太陽重登世界羽壇女單第一寶座,大爆冷門,卻與無緣北京奧運有關。

身份風波

 「提前大半年就知道去不了(北京奧運),但那口氣還在,大獎賽能打的都打了。」這口氣讓她一連拿到包括韓國超級賽、印度公開賽、中國大師賽、年度總決賽等在內的6項國際賽事冠軍,當時還有媒體估算,她獲得的獎金總額將超過12萬美元。爭了氣,舒了意,回頭還是專注自己,專注打球。2009年,已是香港球員的周蜜因不在中國羽協排名之列,無法直接晉級全運會決賽,預賽要一場一場的拿,不過都成了享受。

 參加不了北京奧運,外界知道的,是她身份的轉換:由中國國手變身香港代表,但她仍持有的中國護照令她被拒之門外。周蜜說,其中的原因和問題其實很多,不願多談。比起三年前的那場身份風波,這次的態度,更接近寬容。

 2006年夏天,有關「周蜜將加入馬來西亞羽毛球隊」的報道如病毒般在媒體和輿論中大肆蔓延,觸動了無論是官方抑或部分民間對「海外軍團」的死穴,「對抗中國」、「寧當大馬陪練」的負面言論四起,人言可畏。周蜜不得不公開申明,赴大馬訓練純屬私人拜訪,絕無「改變國籍」的想法,後來得中國國羽總教練李永波解圍,才平息了「周蜜出走」事件。曾有大度網友支持周蜜「另尋幸福」,還有人覺得,她沒與中國羽協事前通氣,是失策之舉。

 「我那時都退役一年多了,已經不再是國家隊的人,就很想去多走走看看,體驗其他國家的訓練方式。」周蜜到過韓國、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發現訓練最嚴最苦的還是自己的祖國。「馬來西亞最自由,訓練完後就能自己開車回家了。中國講求軍事化,做什麼都是集體行動,生活範圍就是宿舍和訓練場,兩點一線。」在北京生活了十幾年,周蜜只熟崇文門,那是訓練場所在地,後來又多了個海淀區,因為男友住那邊。不過,最讓周蜜不解的是,原來就算退役,中國羽協的意見仍然重要。

拿冠軍就生病

 周蜜9歲打羽毛球,同年進入廣西羽毛球隊,不久入選國家隊。1998年,19歲的她在汶萊舉辦的羽毛球公開賽中嶄露頭角,在隨後的短短幾年內,周蜜接連取得了多項公開賽冠軍,一躍成為中國女單的絕對主力。不過,周蜜卻並非順風順水,雖然在2004年初,她曾一度登上了世界排名第一的寶座,然而高峰期已經過去。

 「2002釜山亞運會是我的高峰期,那時狀態最好,但我比較倒楣,一拿成績就要生病、受傷。」拿了釜山亞運會女單冠軍,周蜜因為慢性闌尾炎而入院開刀,一條小小的盲腸,讓她付出巨大代價,至今她還覺得不值,「沒辦法啊,我打點滴打了一個月都沒消炎,之後排名都沒有再上去。」儘管2003年周蜜依然戰績驕人,卻傷了膝蓋,直接影響了她在04年雅典奧運會上的發揮,僅拿到女單銅牌。天不時,地不利,人也不和。後來發生了讓球迷嘩然的「讓球」事件,時隔4年後,教練主動對外承認,當年雅典奧運周蜜輸球給隊友張寧,是出於顧全大局的「臨時安排」。

 周蜜沒談「讓球」,卻說了退役。

 「我一直有傷病,國家隊出於內部需要,李永波教練決定讓我退役。」那是2005年,周蜜時年26歲。「決定很突然,我當時還是很想接着打,也找過教練談話,但決定最後沒有改變。」問她是否覺得現實殘酷,「我也很理解,不管怎樣都會支持他們的決定,我是他們培養出來的,我都感激他們。」說完不久,周蜜還是忍不住用手擋口作卡通人物狀,小聲補充:「其實我當時很高興,國家隊沒有規定退役年齡,以前不知道什麼時候是個頭。」說完便哈哈大笑。

 國家隊分一隊和二隊,一隊是爭金奪銀主力隊員,二隊是後備童子軍,分工不同,生活待遇也不同。周蜜16歲在二隊待了兩三年,一直被安排住地下室,「沒有窗戶,感覺很壓抑。」「不過後來二隊條件好了,都搬到和一隊住一棟樓。現在國家隊的制度變化也很大。」香港沒有一隊二隊,只有青年軍,小隊員除了訓練,還要上學,運動是兼職,這讓周蜜感到新鮮。「國家隊人多,新秀也很強,壓力最多還是來自教練,如果這一場比賽打不好,以後可能就沒什麼機會給你了。」

來香港重新學打球

 剛退役的時候,周蜜才開始體會什麼是自由。「天天玩的多,睡到幾時也沒人管,睡醒了才考慮要不要去逛街。」「但脫離了羽毛球太久,會覺得好像缺少了什麼。就在想,有沒有可能再打球。」曾想過做記者,去讀書,但下決定重回打球本行,似乎還是有點不甘心。「不過最困難的還是選地方,畢竟是中國培養出來的,我不希望別人用異樣的眼光看我。」有了前車之鑒,正好香港推出「優才」計劃,周蜜就主動聯繫了港隊的陳智才教練。

 陳教練再見這位退役一年多的前國手,雖然已傷痕纍纍,雖然狀態鬆散疲憊,但身上還有股對羽毛球的熱望,決定暫時「雪藏」、養傷。周蜜的訓練時間由國家隊時的每日5個鐘,減少到3個半鐘,一三五練全天,二四六練半天。她多了很多自主性,連訓練內容,都可以和教練商量來決定,這是對運動員身體的保障。

 「教練對我說要保護好膝蓋,哇,覺得他好人性化,這邊環境這麼寬鬆,反而可以讓我發揮最大的潛能。」她管陳智才教練叫「才叔」。

 重拾球拍不易,何況還要適應新的比賽規則。周蜜退役前是打11分制,有發球權的一方才能得分,現在是21分制,不需換發球得分,速度加快了很多。

 「一鬆懈,4、5分就沒了,很難去追平,剛開始就像重新學打球一樣。」

 周蜜的朋友有些也是退役的運動員,結婚生孩子,過平常人的生活,周蜜的復出可否令周圍人驚訝?

 「我跟他們說,你們就把我當成在做一份工作,我自己也覺得現在做的是我的興趣,和他們其實沒有分別。」

 周蜜對做香港人也非常之投入。她是廣西人,來港前與廣東話絕緣,不到三年,已經可以用粵語很流利地與人交流;她出國比賽做簽證,以前國家隊有專人包辦,現在要自己去跑領事館,倒因此熟悉了灣仔、中環一帶的大廈;記者要從馬鞍山去黃大仙,她熱心提出最快乘車建議,像個大家姐。

 問起周蜜現在的優勢是什麼,她想了想,「可能在心態上,現在訓練、對抗都不如人家,年紀大了,已經不用身體去打球,而是注重頭腦。」

 「我現在完完全全是香港的一分子,忘掉過去,踏踏實實的為香港球隊做一些事情,我不知道還能走多長,當然越長越好。」周蜜知道,她所得的一切都來之不易。

相關新聞
女羽單打王周蜜 香港打球很享受 (圖)
朱丹注定一世「琴」緣 (圖)
歷史與空間‧在邊城望大陸 (圖)
開卷有益‧讀書札記兩篇
豆棚閒話‧揚州.東閣.官梅
古典瞬間‧「秦晉之好」未必可稱道 (圖)
亦有可聞‧奈良與揚州之間 (圖)
百家廊‧豪華辦公樓之風 為何難禁? (圖)
翠袖乾坤‧李澤楷梁洛施天造地設
娛視觀‧甚麼叫「止如拍琴」?
琴台客聚‧大愛撐起的夢想
生活語絲‧《天水圍的日與夜》
思旋天地‧父親節
路地觀察‧關於蓮實重彥的幾句話
只想當爸爸 懷孕男再產子 (圖)
世界最小姑娘 不足2呎高 (圖)
河邊執垃圾 倫敦市長跌落水 (圖)
Dior翻炒亞倫狄龍舊相賣香水 (圖)
豐盛豪宴 答謝辛勞爸爸 (圖)
松子桂魚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