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正茂 資深評論員
特區政府最近一口氣推出一千四百多個居屋尾貨,受到熱烈歡迎。據報道「看樓」人士達十八萬人次,破了紀錄。這批尾貨居屋不少是在金融風暴、香港地產樓市大跌情況下「賣不動」的,當時政府為了防止「賤賣居屋」再推低私人樓市,故將這些尾貨「收埋」。並對外宣布,今後不會再建居屋。
事隔若干年後,政府之所以一口氣將這些尾貨推出,是因為這大半年來樓市氣氛熾熱,不斷創出樓價新高,不要說一些真正的豪宅,就是不少「藍籌屋苑」的樓價也已超過一九九七年的最高峰。個別豪宅的樓價甚至是九七年高峰的幾倍!其他中小型樓宇的價格也早已從谷底掉頭,上升幅度可觀,勢頭很強。
見此市況,政府不失時機的推出居屋尾貨發售,實際上向市場傳達了一個信息:樓市看漲!夠條件和有心置業者切勿錯失良機。這個信息,顯然被社會人士認可。有十八萬人次「睇樓」、「睇示範單位」,人頭湧湧的隨着交表就很能說明問題。
不過,這個信息和場景,也「引出」了另外一個問題,這就是社會上再次發出政府重建居屋的呼聲。居屋的「市場需求」看來相當之大,如果政府從此不再建居屋,這個「市場需求」就會落入到私人市場,私人樓宇的供應將更形短絀、緊張,樓價將增大上升壓力。一般老百姓顯然也感到了這個問題的嚴重,對今次政府發售居屋尾貨有「過了這村就沒有這店」的心理,蜂擁而上也。
|